如果没有另行约定,根据共同财产原则,父母赞助购车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属于接受赠与所得。
2004年,塘沽市民李先生和妻子陶女士结婚,并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套房产,房产署有两人的名字,因此属于共同财产。2008年,他们决定购买一辆私家车。原计划是两人一同贷款购买,但男方父母以贷款利息过高为由阻止了这一计划。李先生的父母主动拿出16万元给夫妻俩购买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私家车,并表示这是纯粹的赞助,不需要归还。然而,在一个月前,李先生和陶女士因感情不和而协议离婚,对于所有共同财产的分割达成了一致,唯独这辆价值20万元的小轿车成为了双方争议的焦点。陶女士认为,虽然车辆的80%费用由男方父母出资,但当时老人说是赞助夫妻俩的,因此应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然而,李先生却认为,购车款中的16万元来自自己的父母,理应属于个人财产,不应参与分割。
律师表示,当初李先生的父母决定赞助夫妻俩购买私家车时,双方仍处于婚姻关系存在期间。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是单独赞助李先生,就应该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因此应当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一旦离婚,根据程序应该进行平分。同时,律师崔律师还强调,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如果双方在结婚前,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或车产,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赠送给夫妻双方,或者在房产或车产上写上双方的名字,一般认定为对子女的赠与,因此应属于个人资产,一旦离婚则不参与分割。
夫妻离异后房产的分割方式。婚前房产的分割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涉及婚前个人财产购房、父母资助购房等情形,离婚时房产归属和补偿方式有法可依。婚后房产的分割则依据婚后双方父母资助购房、按揭购房等情形进行分割,同时需要注意保留个人财产的证据。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
法院如何处理涉及财产分割的离婚纠纷案件以及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法院在综合处理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时,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应注意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内容、关注继承权约定和避免逃避债务等法律风险。
离婚协议书的相关内容。离婚协议书在民政局登记备案后具有长期有效性,只要双方未变更协议,就一直有效。协议书的生效需以书面形式存在,经夫妻双方当事人签字,并经过法庭或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认可。离婚协议书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必须明确记载双方真实意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