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常识 > 男女朋友间打骂算家庭暴力吗

男女朋友间打骂算家庭暴力吗

时间:2024-02-01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6022
有不少的情侣在进行交往期间会发生一些纠纷,如果他们发生纠纷之后进行动手的话是否算作家庭暴力,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怎样进行解决?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男女朋友间打骂是否构成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即家暴,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一种行为,通过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伤害和摧残。家庭暴力直接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使其身体和精神上感受到痛苦,从而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收养等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例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有一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的影响

家庭暴力可能导致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为了积极预防和有效惩治家庭暴力犯罪,201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的通知,加强对家庭暴力被害人的刑事司法保护。此外,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该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根据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如果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应准予离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受害人提出请求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重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存在以下情形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年度账单事件引发用户隐私质疑,网信办已进行约谈

    年度账单事件引发的用户隐私质疑。因账单页面默认同意服务协议引起争议,网信办已约谈涉事企业并要求进行整改。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用户需要注意妥善处理缴费单据、保管身份证复印件、参与问卷调查时模糊个人真实信息、朋友圈晒照时保护隐私、手机端个人信息安全及

  •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规定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规定。该罪行破坏了社会秩序并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威胁。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实施了提供吸毒场所的行为,包括自己住所、亲戚朋友处或其他隐藏场所。主体可以是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

  •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朋友的探监问题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的朋友探监的相关问题,包括朋友探监的规定、申请探监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朋友需要向当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并经过监狱的批准和检查才能探监。在探监过程中,朋友的来往信件和带给罪犯的物品都需要经过监狱的检查。

  • 社交费用的正当性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社交费用的正当性以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强调了社交费用如请客吃饭和朋友聚餐等社会交往中的必要费用,在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时需考虑法官和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张男和李女的案例为例,说明了解决夫妻共同债务问题的协商、起诉、提交证据、法院调解、开庭审理及法院判

  • 变更抚养权能否约定管辖
  • 男女朋友共同买房的名字问题
  • 我想问一问借亲朋好友的钱是不是非法集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