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我国立法机关提出了《反家庭暴力法》的草案,并进行了一审。
从2015年9月8日至2015年10月7日,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进行了意见征求。
根据小编的推测,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最早可能于2015年12月末出台,最晚可能在2016年上半年出台。以下是小编的理由:
根据惯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通常在双月的下旬,会期大致为一周左右。当然,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以临时召集常委会会议。而人大常委会会议通常在偶数月召开。
考虑到《反家庭暴力法》已经在10月进行了意见征求,可以预计该法案将在本月末进行第二次审议。
因此,可以推测《反家庭暴力法》可能在2015年12月末出台。
根据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分组会议已经审议了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和反家庭暴力法草案。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草案以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为宗旨,着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的突出问题,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回应了社会呼声和迫切要求。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既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态度鲜明地反对家庭暴力,又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实际。草案将法律的宣示性和有效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结合起来,把握好公权力介入家庭关系的尺度。同时,草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正面引导家庭成员相互关爱,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草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已经比较成熟。建议在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本次会议审议通过。(12月25日按)
(本文持续更新中......)
家庭暴力的定义及精神侵害是否涵盖在其中。我国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主要为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成员间的精神侵害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将精神侵害纳入家庭暴力范畴有助于全面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同时,法律还特别保护未婚同居和离婚家庭的权益
家庭暴力的刑事处罚问题。根据《婚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可受到行政处罚,严重情况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文章还提及了受害人请求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暴力与离婚、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内容。对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请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与一审稿相比,本次草案有两大亮点值得“点赞”:。在此项法律草案初稿公布时,有专家指出,覆盖面比较狭窄,国际社会多有关注的精神暴力、同居关系暴力等均被排除在外,还建议将恋爱、
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也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若发现家庭暴力情况却不及时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