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遭遇是维权第一步
现在妇女维权信访的模式主要是来电、来访、来信3种,在今年12000余件案例中有60%~70%是涉及到婚姻家庭纠纷,而其中又有40%属于家暴维权,共3161件。
但“3161”这个数字只是存在家暴问题家庭中的一部分,有调查显示,平均遭受24次家暴,受害者才会寻求帮助。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的社工胡燕从2012年开始开展家庭暴力的干预和预防,一直与家暴者以及被家暴者长期接触,她认为,说出自己的遭遇是反家暴的第一步。
据介绍,家庭暴力主要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和性暴力几大类别,最常见的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其中最主要的受害者往往是女性和儿童,但也包括老人和少数男性,遭到家庭暴力者,可以通过报警或拨打12338妇女维权热线等一些公益渠道寻求帮助。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文杰说,现阶段针对家暴行为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和《刑法》中的虐待罪,但需要程度较重且举证非常艰难,面对轻微伤害的情况下,因为事件属于家庭纠纷,往往公安机关也只会对施暴者进行劝导教育,而得不到有效的惩治。
“家庭暴力表面上看是个体行为,但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高万红说,家暴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一部分是社会压力、不公待遇引起的,还有一部分是那些从小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变成了施暴者。
高万红认为,家庭暴力是在践踏人的基本权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是在下定决心抛弃家庭感情基础上的决定,是最后的底线。高万红说,立法其实也具有社会教育的效果,培养人的权利意识,告诉公众家暴并非私事。
对于农村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及城市贫困家庭来说,一旦妇女和儿童陷入到家庭暴力之后,经济的无法自主是导致她们无法脱离施暴方的重要原因,而如果受伤之后,即使对方已经被刑拘,医疗费和未来生活也会使他们陷入困境,更何况假如施暴者也是贫困家庭,未来追偿也遥遥无期。希望能够明确设立针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专项救助金及相应的救助机制。
作为NGO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一员,我们并不具有行政、执法的权力,很多时候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有时候也会害怕被报复,如果能够在因为家庭暴力引发的民事、刑事案件中引入专家佐证制度,反家暴工作会更容易推进。家庭暴力受害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限制令”在国际社会是有效制止、预防家庭暴力发生或者更严重的好举措。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一起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案件。丈夫因怀疑妻子婚前与他人同居,对妻子不信任,并长期通过信件恶言骚扰妻子。妻子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法院最终判决夫妻感情破裂,准许离婚,并判决丈夫赔偿妻子精神损失费。虽然丈夫提出反击指控,但未提供具体证据支持。
出狱后报复犯罪的问题。黑龙江省大庆市发生一起系列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孟庆海因报复前任女友及妻子,在龙凤区和红岗区连砍四人致死。警方经过30小时奋战将其抓捕归案。孟庆海已有五次婚姻和六次被判刑的经历,但并未吸取教训,再次犯罪。这起案件引发了人们对犯罪心理
一个女孩因提出分手而遭受男友残暴折磨的可怕事件。女孩静静在公司实习时结识了蔡超,之后发现蔡超脾气暴躁并与其分手。蔡超不同意分手并对其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残忍折磨,导致静静身体多处受伤,病情严重。目前,蔡超已被警方控制并因涉嫌杀人被报请检察院批捕。事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