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未尽赡养义务的继承人仍然具有继承权,除非其属于被剥夺继承权的情形。然而,如果继承人有赡养能力却选择不履行赡养义务,可能会导致其在继承遗产时获得较少或不分配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七条的规定,继承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将丧失继承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如下:
在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会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应当均等分配。对于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当给予照顾。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而对于有赡养能力和赡养条件的继承人,如果未尽赡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应当少分或者不分。当然,如果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因此,除非养子属于被剥夺继承权的情形,否则仍然具有继承权。然而,如果养子有赡养能力却选择不履行赡养义务,可能会导致其在继承遗产时获得较少或不分配遗产。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湖南道县一起赡养纠纷案件。老夫妇因长子多年未履行赡养义务而将其告上法庭。法院依法判决长子承担赡养费用,但儿媳不具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案件引发网友热议,强调子女应履行赡养义务并关注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法律依据方面,仅子女及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负有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