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和《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在遗嘱人死亡时才生效。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继承法》适用,但在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替代了《继承法》,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失效。
遗嘱是指遗嘱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作出的个人处分,并在遗嘱人死亡时生效的法律行为。
根据《继承法》第19条、第22条以及《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遗嘱必须具备以下实质要件才能生效:
1. 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
遗嘱人必须完全具备行为能力,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即具有遗嘱能力。根据继承法第22条第1款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即使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具备行为能力,但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也不会影响遗嘱的效力。
2.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愿的表示。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愿的表示,即遗嘱内容必须与遗嘱人关于处分遗产的内在真实意愿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22条规定,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也无效。如果遗嘱被篡改,篡改的内容也无效。
3.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
我国的遗嘱继承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遗嘱将无效。
4. 遗嘱只能处分遗嘱人的个人合法财产。
遗嘱是遗嘱人指定他人承受其个人财产的法律行为,遗嘱人无权处分他人所有的财产。因此,如果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将无效。另外,如果丈夫以遗嘱处分了夫妻共有的财产,将侵犯妻子的个人财产所有权。
5. 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根据《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二婚婚前买房一方去世后财产分割的问题。根据继承法,婚前购买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按照遗嘱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婚前个人房产的分割需考虑不同情况,如共同偿还贷款等。在离婚时,共同财产可协商或根据法院判决分配,而房屋产权以物权登记为准。
我国《信托法》中关于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缺陷。该法在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信托立法时,规定委托人为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存在信托与委托难以区分的问题,且无法为遗嘱信托情形下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提供法律依据。信托财产归属问题是信托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
婚姻法中关于个人财产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的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的只归一方的财产以及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都应作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他应归一方的财产也包括在范围内。例如,小李受赠的房产属于其个人财产
口头遗嘱的效力要件。口头遗嘱生效需满足遗嘱人具备订立能力、处于危急情况、有见证人存在、受益人合法以及遗嘱内容合法等条件。同时,根据《继承法》规定,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且必须有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口头遗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