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遗嘱需满足的几个前提
(1)遗嘱人要有遗嘱能力。
有遗嘱能力,即遗嘱人头脑清晰,意识清楚,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2)遗嘱必须反映遗嘱人真实意愿。
(3)遗嘱中处分的财产必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很多老人自以为房子“是自己的”,而结果却是共有的,这就导致了遗嘱内容无效。
(4)不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公德。
遗嘱的有效订立需要有哪些内容
1、指明遗产的范围和名称及其具体数量:这些遗产包括房屋、存款、有价证券、交通工具、家具、家电、金银首饰、衣物等个人用品,还包括承租、承包的可得利益,债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等,遗嘱人所欠的债务及其清偿办法,也要在遗嘱中一并写明。
2、指定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遗嘱人以立遗嘱的方式,将自已的遗产遗留给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就要写明遗嘱继承人的名字。没有写明遗嘱继承人的名字的,继承人只能按法定继承分配遗产。遗嘱人遗赠财产的,应写明受遗赠公民的姓名;国家或集体为受遗赠人的.也应写明其单位名称等。
3、指明遗产的分配方法和份额:在遗嘱中,应当指明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以继承或受遗赠的具体财产的名称、份额或数量等。如果指定由数个继承人或受遗脂人共同继承或受遗赠某项财产的,应当写明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所得的具体数目或份额。
4、指明对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的附加义务: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对继承人或受遗赠人附加义务,作为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接受继承或遗赠的前提条件。
5、再指定继承人:再指定继承人,是指遗嘱人为防止指定继承人放弃继承、被剥夺继承权或者先于遗嘱人死亡等情形的发生,致使指定继承人不能继承时,而在遗嘱中再指定有权继承遗产的继承人。
遗嘱信托的概念
遗嘱信托制度是继承制度与信托制度的结合,具有财产管理、执行遗嘱、遗产保值增值、减少遗产纠纷等功能。信托,顾名思义,是指基于信任的托付即受人之托,代人管理财物。它是指委托人选择自己信任的机构或个人,与之订立相关协议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进行财产管理或处分的行为。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的对象主要包括金钱、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信托和金钱债权,这些都统为资产,因此信托也称为资产信托。
遗嘱信托作为身后信托的一种,具体来说,是指遗嘱人即委托人为实现对身后遗产的规划和管理,预先以遗嘱的方式设立,将遗产的管理规划即遗产的管理、分配、运用及给付等规定于遗嘱中,并于遗嘱生效后,将信托财产转让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据信托目的,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而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从而建立起受托人与受益人之间的信义法律关系。
现金作为个人财产继承的合法性,依据《继承法》规定,现金可继承的前提是合法所得。遗产包括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收入、房屋、储蓄等。遗产继承方式主要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按照法定顺序进行。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均可成为继承人。
二婚婚前买房一方去世后财产分割的问题。根据继承法,婚前购买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按照遗嘱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婚前个人房产的分割需考虑不同情况,如共同偿还贷款等。在离婚时,共同财产可协商或根据法院判决分配,而房屋产权以物权登记为准。
关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关于立遗嘱时继承人是否可以在场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遗嘱形式和见证人的规定。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必须在场,但继承人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遗嘱的形式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其中口头遗嘱仅在
遗嘱对私生子的财产继承问题。私生子可以通过遗嘱继承财产,但遗嘱需遵循《继承法》规定,为缺乏劳动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判断继承人是否符合这一标准的时间点是遗嘱生效时,且具体标准在我国继承法中存在模糊性,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对于不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