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根据法律享有的自由处分财产的行为能力。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具备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因此,遗嘱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必须具备遗嘱能力,即使后来丧失了遗嘱能力,遗嘱仍然有效。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因为真实意思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遗嘱是否为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应以遗嘱人在遗嘱中最后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伪造的遗嘱也是无效的;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是无效的。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必要的遗产份额。这是一项强制性规定,如果遗嘱取消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那么该遗嘱是无效的。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时,在处理遗产时应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剩余部分才可按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判断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根据遗嘱生效时继承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遗嘱是遗嘱人处分个人财产的行为,因此,只能处分遗嘱人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如果遗嘱人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那么遗嘱的这部分内容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
继承遗产是否为夫妻个人财产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和婚姻法规定,继承遗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如果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则为夫妻个人财产。法院在划分夫妻个人财产时,会考虑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赔偿、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一方所
继承人在不同情况下丧失继承权的法律规定。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以及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等情况。丧失继承权将导致无法依据法定继承而继承遗产,且可能影响遗嘱的效力及晚辈直系血亲的代位继承权。
涉外继承的法律制度,包括涉外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在涉外继承中,法律适用原则采取分割制,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在涉外遗嘱继承方面,我国尚未有明确规定,需分别分析适用各自的冲突规则,并借鉴各国立法实践。文章涉及立遗嘱人能力和遗嘱方式的法律适用问
夫妻婚前财产在继承中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婚前财产可通过遗嘱或法定继承进行分配。遗嘱存在时按遗嘱处理,无遗嘱则按法定继承顺序处理,婚前财产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取得的财产权利、婚前财产的利息以及婚前以其他形式存在的财产。这些规定确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