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对于尽了被继承人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
根据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应当均等分配。然而,对于缺乏劳动能力且生活困难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而对于尽了被继承人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如果不尽扶养义务,则在分配遗产时应少分或不分。当然,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达成不均等分配的协议。
根据第十四条,对于除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且缺乏劳动能力且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除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或抚养义务人应依法承担赡养或抚养责任。如果被赡养人或抚养人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赡养或抚养义务人应承担赡养或抚养费。
赡养费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如果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则视为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如果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则超出部分按照50%(对于两个子女以内)或40%(对于三个子女以上)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每个被赡养人应获得的赡养费。
人民法院在确定赡养费的标准时,考虑以下六个方面: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赡养费的给付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老年人基本赡养费、老年人的生病治疗费用、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老年人的住房费用、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必要的保险金费用。
汽车牌照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问题。随着《民法典》的生效,车牌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为它只是车辆的标识,属于许可证。而机动车作为一种财产,可以继承。遗产范围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和法律允许的所有生产资料等。根据法律规定,某些财产不得继承。
遗产分配权的代理权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遗产分配权。同时,放弃继承权是继承权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可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表示,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书面方式更慎重,有助于稳定遗产再分配。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