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继承人、受遗赠人以外的人原则上不能参与遗产的分配。但有两种人例外,他们可以适当分得遗产。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可以分得遗产,但是不享有继承权,故不是遗产继承。一种是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第二种是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继承法》第十四条)。
《继承法》第19条规定:“被继承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除可依法继承第10条的规定继承父母的遗产外,还可依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的适当的遗产。”
1、可以分配的份额。可以“适当”分得遗产的继承人以外的人,其可以分配的遗产份额,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多于或少于继承人(《继承法意见》第31条)。
2、适当分得遗产的权利受侵害时的救救济。(1)可以独立的诉讼主体起诉即通过诉讼维权。(2)遗产分割时不知权利受侵害而未维权的,可以在遗产分割后2年内请求重新分割遗产。(3)遗产分割时明知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而未主张权利的,遗产分割后请求重新分配的,不予支持。(《继承法意见》第32条)
汽车牌照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问题。随着《民法典》的生效,车牌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为它只是车辆的标识,属于许可证。而机动车作为一种财产,可以继承。遗产范围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和法律允许的所有生产资料等。根据法律规定,某些财产不得继承。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必须要为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保留份额吗(《继承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即将失效的《继承法》关于遗产分配的规定,特别是针对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的特留份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且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在特殊情况下的遗产分配中,生活有特殊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得到照顾,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