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与张-原是再婚夫妻,他们在1989年相识,并从1991年开始同居生活。然而,由于张-原的私生活不检点,导致夫妻关系出现严重隔阂,从2003年12月起,他们分居生活。2005年10月,上海闵行区法院判决离婚,并要求张-原支付秦-红共计87450元的债务。由于张-原没有支付能力且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裁定他每月从退休金中支付600元。然而,在张-原去世之前,他只履行了16200元的还款义务,仍有71250元未偿还。
2009年7月下旬,秦-红起诉晓-青和晓-汉,要求他们偿还张-原生前的债务71250元。秦-红的律师认为,死亡赔偿金属于财产性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保险法规定,如果人身保险没有指定受益人,应将其视为遗产处理。同样地,死亡赔偿金应被视为遗产,而不是仅由亲属独自享有的财产。
晓-青和晓-汉的代理律师辩称,死亡赔偿金属于死者近亲属的财产,而不属于遗产。根据继承法规定,公民的遗产包括合法收入、房屋、生活用品、家畜、文物等,但并不包括交通事故中责任人支付的死亡赔偿金。他们认为,死亡赔偿金是在死者非正常死亡后才产生的,与遗产的法律特征不符。
法院认为,遗产是在被继承人死亡前确定可以取得的财产,而死亡赔偿金是在受害人死亡后,侵权行为人对其近亲属进行的一种带有精神抚慰的补偿。因此,在本案中,死亡赔偿金应被视为死者近亲属晓-青和晓-汉的财产,而不是张-原的遗产。因此,秦-红以债权人的身份要求将死亡赔偿金作为张-原生前债务的偿还主张无法成立。然而,“物损费”是致害人对死者生前财物损坏进行的赔偿,应视为死者的遗产。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不赡养老人是否影响抚恤金的分配问题。抚恤金并非遗产,不能用于继承,其分配是按照亲属关系进行的。对于不赡养老人的人,应减少或不分给予抚恤金。文章还介绍了可继承财产的范围,包括个人合法财产、承包收益等,并强调了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别。
遗产继承的简易程序和法定继承权公证的相关内容。在遗产继承过程中,执法人员需出示合法证件并处理相关材料,备案后当事人可获取遗产。法定继承权公证用于证明法定继承人具有继承权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并注意
交通事故中全责车主死亡是否还用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全责车主死亡,其财产和保险公司仍要承担赔偿责任。在特殊情况下,如损失由受害人故意造成,保险公司则不予赔偿。因此,全责车主的死亡不能免除对责任受害人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