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男方与女方于年月日在登记结婚,结婚证号:。因双方夫妻感情破裂,已无和好可能,现经夫妻双方自愿就离婚、财产分割相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2020-05-25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
2020-05-25
第二条对本市范围内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进行告诫及相关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公民应当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人身和财产权益。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妇联组织应
2020-05-25
请问,我丈夫的行为是不是实施家庭暴力?我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吗?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若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如故意伤害罪、虐待罪、
2020-05-25
按照侵害活动在时间上的长短以及紧急度,我们将人身安全令划分成紧急保护令以及长期保护令这两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诉讼终结的,不影响裁定效力。由于人身保护令的申请并不属于一类诉讼,因此,人民法院应当不收取相应的费用。
2020-05-25
人民法院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发送给辖区内的公安部门的时候,应该给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所处地的公安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通知其协助落实人身保护。人身安全保护申请系申请人的意思自治,依法可以申请撤回,但为防止被申请人胁迫等情形,必须由申请人本人亲自递交申请书
2020-05-25
明确行为保全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实施细则,经济相对发达国家很早开始便实行人身保护令制度,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几乎成为常态。现行法律法规对受理与发出人身保护令的主体进行明确规定,无论是受理还是颁发都仅限于人民法院,其他行政机关并无权制定颁发。而人民法院颁发人身
2020-05-25
在诉讼程序中,如能证明加害人存在家庭暴力,就可以解除夫妻关系,争取到子女抚养权,多分夫妻共同财产。然而事实上,人民法院最终认定被告存在家庭暴力的案例却是少之又少。《草案》第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
2020-05-25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首次对家庭成员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具有家庭寄养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这个范围虽然过窄,但也算是有了具体的定义。遗憾的是正式出台的《反家庭暴力法》
2020-05-25
有专家曾提出,属于地方性法规的建议稿中,对于家庭暴力的定义应当加入“冷暴力”的内容,对此卓冬青表示,“冷暴力”根本无法明确界定,因此也无法在家暴中明确体现。
2020-05-25
8月24日至29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专门制定反家庭暴力法,赋予公权力干预家庭严重暴力行为的责任,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也凸显了我国社会文明的进
2020-05-2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该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
2020-05-25
首部反家暴法出台:对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居”关系上否纳入反家暴范围。该法附则中予以明确:“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但是相关负责人称,在我国还不曾发现同性恋之间发生暴力事件,因此,新出台的反家暴法中“共同生活
2020-05-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14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0-05-25
常委会二审通过的反家庭暴力法,在制止家庭暴力方面有五大亮点。对此作了细致解读。当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应受理。
2020-05-25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和家庭暴力的成因。受害者可通过调解、行政处罚、离婚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法律支持。家庭暴力的成因包括生活压力发泄、社会环境影响、传统男权文化影响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分居协议的法律意义。分居协议可缓解家庭矛盾,避免草率离婚;为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当事人提供合法规避途径;在离婚案件中,分居协议可作为证据使用,有利于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促进离婚案件的公正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及其五大亮点。该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范畴,包括身体和精神侵害行为,并将精神暴力纳入其中。同时规定了相关单位报告家暴的义务和责任,同居暴力也受到法律约束。还建立了告诫书和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