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继承法》第八条的规定,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该时效期限从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然而,如果自继承开始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则不得再提起诉讼。
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继承人才能行使其请求权,并获得法院的保护。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继承人将丧失胜诉的权利。
在继承公证的办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际占有财产的继承人以其他继承人超过诉讼时效为条件,来申办继承公证。以下是两个继承案件的例子:
李甲、李乙的父母于2002年先后去世,留下一栋房屋,由长子李甲占用。甲乙对继承该房屋发生纠纷,未达成协议。2007年,次子李乙起诉至法院,要求继承房产。法院以已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了李乙的诉讼请求。哥哥李甲凭借法院的裁定,前往公证处申请自己独自继承该房屋。
某A、某B的父母于1985年先后去世,留下一栋房屋,由长子A占用。弟弟B二十多年未对该房屋的继承权提出请求。2008年,哥哥A以弟弟B超过20年继承诉讼时效为依据,前往公证处申请自己独自继承该房屋。
根据我个人的意见,不能为以上情况出具继承公证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继承的诉讼时效按照继承法的规定执行。但是,如果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视为接受继承。如果遗产未分割,即为共同共有。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的批复,《关于继承开始时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遗产,又未分割的可按析产案件处理问题的批复》明确指出,如果各继承人都没有表示放弃继承,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应视为均已接受继承。对于诉争的房屋,应视为各继承人共同共有,可以按照析产案件的处理方式进行具体分割,考虑财产来源、管理使用和实际需要等情况。
综上所述,即使超过了诉讼时效,只要各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未表示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他们仍然处于共同共有的状态。因此,仅以其他继承人超过诉讼时效或法院驳回诉讼请求为由,认为他们丧失了继承权是不正确的。
继承权之丧失的定义,包括继承权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两种情况。继承权之丧失是因为继承人犯有罪行或违法行为而取消其继承权。文章还讨论了遗嘱的定义,即自然人生前处分财产及安排事务,并在死亡后产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继承法中关于继承权丧失
放弃继承权的可撤销性问题。放弃继承权是一项可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的民事行为。一旦放弃并得到其他继承人认可,继承权通常不可撤销。恢复继承权需经法院决定,并且必须在遗产处理之前表示。放弃继承权的决定必须是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采取欺骗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