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者险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即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承担的责任来确定赔偿责任。而交强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被保险人是否负有责任,保险公司都将在12.2万元的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商业三者险规定了多种责任免除事项和免赔率(额)。而交强险的保险责任几乎涵盖了所有道路交通风险,且没有免赔率和免赔额,其保障范围远远超过商业三者险。
目前各保险公司商业三者险的条款费率存在差异,并设有不同档次的责任限额,如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甚至100万元以上。而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为12.2万元。
商业三者险的投保不具有强制性,车主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投保以及保险责任限额。而交强险具有强制性,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都必须投保交强险,同时,保险公司不能拒绝承保、不得拖延承保和不得随意解除合同。
《保险法》第91条和第94条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涉及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前者规定,若无具体规定,则适用公司法等法律;后者则表明,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应遵守公司法的规定。通过法的渊源和效力原则,理解这两条规定属于准用性规则,且《保
酒驾撞人赔偿的相关内容。酒后驾驶撞人一般负全责,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肇事方需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其他合理费用。保险公司需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并向相关侵权人行使追偿权。此外,醉酒驾驶会受到刑事处罚和其他隐形处罚。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种类、社会危害以及法律责任。保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等欺骗手段,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保险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还危害其他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甚至伴随其他暴力犯罪。对于保险欺诈行为,投保人、被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内容。解释为了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权益而制定。解释对保险法施行前后成立的保险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问题做出了规定,包括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