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能力是指子女或晚辈具备的赡养父母或长辈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
具备赡养能力的人应当自觉地理解赡养行为的法律意义,并通过在物质上和生活上对被赡养者的扶助,表达自己履行赡养义务的意愿。
一、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
赡养人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对于老年人自有的或承租的住房,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或租赁关系。赡养人有维修老年人自有住房的义务。
二、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超过其能力范围的劳动。
三、尊敬和关心父母
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还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扶助。特别是当父母年老体弱、病残时,子女更应该妥善照顾他们,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度过晚年。
四、不得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如果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权要求赡养人支付赡养费。此外,赡养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变化而消除赡养义务。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的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
《婚姻法》关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及其要求。子女应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并提供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父母有权要求赡养费的条件为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此外,舅舅和舅妈也有赡养外公外婆的义务,如不履行可通过法律手段要求履行。
抚养和扶养的概念与区别。抚养是长辈对无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教育的关系,目的是确保子女健康成长。而扶养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平辈亲属间的扶养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在法律规范中,抚养和扶养在不同法律中有所不同,主体关系也有区别,如夫妻之间为
老人的赡养费支付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父母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赡养费包括生活费、医疗费和护理费用等,计算方式根据子女的经济能力和被赡养人的需求而定,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赡养义务不仅适用于婚
继承法中扶养关系的判定方式。其中,继父母与继子女、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被解释为包括抚养和赡养的意思。在特定情况下,如父母去世或无力抚养,继兄弟姐妹还需扶养未成年的继弟妹及缺乏劳动能力的继兄姐,这些均可被认定为存在实际的扶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