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赡养 > 赡养纠纷 > 老人需要精神赡养吗

老人需要精神赡养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8852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晚辈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然而晚辈们对这一义务和责任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物质保证和生活照顾方面,而未能把对父母或长辈的精神安慰、敬爱尊重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要求,忽视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讲解相关知识。

老人需要精神赡养吗

诚然,老人安度晚年需要有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前提,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晚辈的精神赡养。老年人步入人生的后期。几十年的勤奋工作、劳动、养育儿女的艰辛,应得到晚辈的认识和理解。上了年纪以后,离开工作岗位或停止劳作,子女们相继分居或外出,有的老年丧偶,亲人的关怀与体贴少了都可能引起老人的消极心理,诸如伤感、孤独、抑郁、寂寞等等。每个做儿女或晚辈的都应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去关怀他们,体贴他们,丰富和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

“精神赡养”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摩根曾对纽约的退休老人作过调查,凡是子女或晚辈经常给予宽慰体贴,关系协调者,比那些很少得到宽慰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对身心健康颇有助益,由于心情舒畅,体内的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处于良好的水平,因而能够延年益寿。反之,那些得不到晚辈的敬重,老年孤独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很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常常自感到了暮年,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强烈,而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各种需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子女或晚辈在家庭中承担对父母或长辈的赡养义务来实现的。目前,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致使许多年轻人对父母或长辈只注意物质保证而忽视“精神赡养”。社会方面也主要以物质保证作为判别一个人是否尽到赡养义务的法律和道德标准。因而在城市和乡村都有普遍存在着“只管生活费,不问喜和忧”的现象。

“精神赡养”`的内容以老有所养为前提,还应该使老年人老有所敬,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恋。晚辈要努力使老人们保持愉快的心境,就需要从多方面关怀老人,尊敬老人,支持老人,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多参与有益的娱乐和社会活动,但不宜过劳。对于丧偶的老人,晚辈应支持他们续弦。当老人患病时更应注意精神护理,给予耐心细致的开导、解释和劝慰。节假日要尽量抽出时间和老人一起进餐、游玩和娱乐。使老人始终感到自己生活在和睦、温暖和舒适的氛围之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遗嘱抚恤金申请书的格式

    遗嘱抚恤金申请书的格式及要求,并详细说明了遗嘱抚恤金申请的条件范围。文章还介绍了遗嘱与一次性抚恤金及丧葬费的分配问题,指出抚恤金和丧葬费不属于遗产范畴,法定继承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方式分配。

  • 子女是否能放弃赡养义务

    子女是否能放弃赡养义务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赡养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无论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如何,赡养义务都存在。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

  • 被赡养人不符合被赡养条件怎么办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 老年人居住房屋漏水赡养人有维修义务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房屋漏水的,应该尽维修的义务。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

  • 精神病人是否能够履行赡养老人的责任?
  • 婚后赡养老人可以协议各自负责赡养自己的老人吗
  • 老人赡养遗产协议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