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赡养 > 赡养纠纷 > 精神赡养可以起诉吗

精神赡养可以起诉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8872
精神赡养可以起诉吗

可以。首先应当肯定,法律对不履行精神赡养的法律责任确实规定的不具体。而且,对精神赡养的判决和执行,确实比物质赡养的判决和执行要复杂的多,麻烦的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精神赡养的可诉性。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法律法规:赡养费的给付标准

1、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婚姻法规定了子孙对父母等长辈有赡养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具体规定:赡养就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婚姻法没有排除精神赡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有精神赡养。可见,精神赡养是有法律根据的。

2、精神赡养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或道德义务,也是一个法律义务。对于需要对老人提供精神赡养的作为行为(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包括提供精神需求上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慰籍,属于给付之诉的,老人可以提起给付之诉;对于对老人进行精神虐待或限制老人人身自由(包括精神生活自由)的行为(即对于不应当作为而作为),属于侵权,老人可以提出排除妨害和停止侵害之诉。

3、虽然有些精神赡养(主要是道德层面的)不可诉或难以判决,但不能因此而否认整个精神赡养的可诉性。精神赡养的范围很广,一切事关老年人的精神愉悦与否的赡养内容和方式,都可能涉及精神赡养问题。

因而分析,至少下列几个方面的精神赡养,完全具有可诉性:

1、物化的精神赡养;

2、必要的探望;

3、子女有条件者,老人要求与子女同居;

4、子女“分爹分妈”赡养,当子女有条件时,老人要求夫妻同居者;

5、子女限制老人精神生活或自由,老人要求排除或停止侵权者;

6、子女对老人进行精神虐待,老人要求停止侵权者;等等。

必要性

1、精神赡养中的物质供给需要通过诉讼解决。否则,老年人只能满足物质上温饱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的需求就得不到法律保障。

2、不仅物化形式的精神赡养需要通过诉讼解决,单纯的精神赡养或情感慰籍,也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父母要求与子女看望或共同居住,而子女有条件而拒绝,对此,也只能通过诉讼手段解决,否则,老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3、对于子女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虐待或者限制老年人精神生活自由的行为,不仅具有可诉性,而且有的也只能通过诉讼,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所谓精神虐待,指使受害者在精神上及心理上备受困扰的虐待行为,例如打骂老人、当众或私下羞辱老人、隔离或孤立老人,不准老人与家人或朋友来往、控制老人的行动、干扰睡眠,等等,均属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院强制执行范围

    法院在强制执行时的范围及不能执行的财产。强制执行包括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生活、工作、学习必需费用、自然人基本生产资料等。同时,法院不能执行包括被执行人及家属生活必需品、未公开发明或未发表著作等。对于居住房屋的查封,法院仅可查封,不得拍卖、变卖或抵债。

  • 赡养纠纷的特殊性分析

    赡养纠纷的特殊性,包括主体的特定性、数额的可变更性等多方面的特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赡养纠纷案件诉权保障的现状、存在的冲突以及协调和完善的建议。在审理赡养案件时,法院注重调解兄弟姐妹间的纠纷,并采取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 孙子女的赡养义务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 夫妻离婚赡养费标准的相关问题解答

    夫妻离婚后赡养费的相关问题。律师指出,夫妻离婚并不存在赡养费,只能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和分担子女抚养费。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标准时会考虑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需求和赡养人的能力。赡养费数额可根据情况调整,但增加必须满足法院原判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和赡养

  • 行政诉讼法中对提起诉讼的时限规定
  • 亲属抚养与赡养的法律义务
  • 政府拒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处理办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