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军人结婚年龄原则上执行。然而,对于部队干部、战士和职工,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晚婚的号召,避免过早地恋爱结婚。
军队干部在选择配偶时必须符合军队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干部在建立恋爱关系后,应主动向党组织报告,并由军队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对干部的恋爱对象进行必要的政治审查。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得结婚,除非存在个别特殊情况。
战士和志愿兵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寻找配偶。志愿兵原则上也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寻找配偶,但对于个别回原籍寻找配偶存在困难的孤儿和因公致残的人员,如提出在部队内部或驻地寻找配偶的要求,可作为特殊情况处理,需经军(独立师)以上政治机关审查批准。战士在未服满现役期间不得结婚。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提出结婚的申请,可在探亲假期回原籍办理结婚手续。对于决定要复员的超期服役战士,如提出在复员前结婚的要求,应尽量给予安排。
现役军人不得与外国人或居住在香港、澳门的人结婚。对于汉族军人希望与习惯上与其不同族群的少数民族公民通婚的情况,一般应劝导双方放弃此种婚姻。如双方坚决要求,并取得少数民族一方家长的同意,并且尊重和不违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也可以允许结婚。
军队营以下干部申请结婚,需经团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团以上干部申请结婚,需经上一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之后,需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前往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申请结婚,一般需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方可前往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然而,对于某些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在探亲期间找到配偶并提出结婚申请,如来不及获取原部队的证明,可由当地县、市、市辖区人民武装部出具相关证明,前往当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军人离婚的法律规定,包括立案和受理的特殊情形以及军队实施《婚姻法》的具体规定。军人需遵守婚姻法,慎重选择恋爱对象,禁止未婚同居和婚外性关系。军队对结婚和离婚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并提倡晚婚。军队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负责管理军人婚姻,提供法律服务,维
补领婚姻登记证所需的证件和材料,包括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婚姻登记档案证明等。对于现役军人,还需提交军人证件和部队出具的军人婚姻登记证明。此外,还提到了补领结婚证的条件,包括婚姻登记处具有管辖权、当事人依法登记结婚或离婚等。若当事人无法亲自到场,可以委
破坏军婚罪的法律规定、处理原则与情节、危害与重要性,以及定义、适用范围和三种类型。该罪行针对的是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行为,包括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破坏军婚罪对军人婚姻和家庭有极大危害,必须依法处理。摘要的主旨在于强调保护军人婚姻
一起涉及军人婚姻的离婚案件。张某和李某结婚后,因李某长期在军队服役导致夫妻两地分居,张某因此提出离婚请求。对此,存在两种分歧意见。作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法律对军人婚姻有特殊的保护,张某的离婚请求不应得到法律支持。文章还详细解析了我国《婚姻法》第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