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军人结婚年龄原则上执行。然而,对于部队干部、战士和职工,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晚婚的号召,避免过早地恋爱结婚。
军队干部在选择配偶时必须符合军队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干部在建立恋爱关系后,应主动向党组织报告,并由军队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对干部的恋爱对象进行必要的政治审查。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得结婚,除非存在个别特殊情况。
战士和志愿兵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寻找配偶。志愿兵原则上也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寻找配偶,但对于个别回原籍寻找配偶存在困难的孤儿和因公致残的人员,如提出在部队内部或驻地寻找配偶的要求,可作为特殊情况处理,需经军(独立师)以上政治机关审查批准。战士在未服满现役期间不得结婚。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提出结婚的申请,可在探亲假期回原籍办理结婚手续。对于决定要复员的超期服役战士,如提出在复员前结婚的要求,应尽量给予安排。
现役军人不得与外国人或居住在香港、澳门的人结婚。对于汉族军人希望与习惯上与其不同族群的少数民族公民通婚的情况,一般应劝导双方放弃此种婚姻。如双方坚决要求,并取得少数民族一方家长的同意,并且尊重和不违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也可以允许结婚。
军队营以下干部申请结婚,需经团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团以上干部申请结婚,需经上一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之后,需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前往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申请结婚,一般需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方可前往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然而,对于某些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在探亲期间找到配偶并提出结婚申请,如来不及获取原部队的证明,可由当地县、市、市辖区人民武装部出具相关证明,前往当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时的登记地点和相关证件要求。双方需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提供各自的户籍证明、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等文件。同时,特殊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与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军人离婚问题的法律分析和建议。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军人离婚需配偶同意,疾病不影响婚姻关系。建议主动调解争议,重要证据包括《结婚证》、《军人证》等。处理此案可参照相关法条及解释,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律师。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结婚登记的限制,规定了特定公职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等不得与外国人结婚,同时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也不得与外国人结婚。考虑到国家安全和机密保护,这些人员与外国人的恋爱关系也被视为不妥当。
中国刑法中关于破坏军婚罪的规定及处罚。文章指出,破坏军婚行为包括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行为。对于不同类型的破坏军人婚姻行为,如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都有相应的法律定罪和处罚规定。同时,文章还阐述了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