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项规定,当事人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个人财产投资于公司或企业,并从该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中包括股权分红等利润分配部分,这部分收益应视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如果当事人出租属于个人所有的房屋,由于房屋的经营管理通常是由夫妻双方共同进行,包括维护、修缮等,所以从租金中获得的收入被认定为夫妻共同经营后的收入。但如果房屋所有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房屋的出租经营仅由一方进行,那么婚姻存续期间的租金收益应归房产所有人个人所有。
个人通过个人财产购买的债券所得的利息或者储蓄所产生的利息,由于利息收益是债券或储蓄本金的必然产生物,与投资收益的性质不同,因此应将利息归属为个人所有。
如果当事人通过个人财产购买了房产、股票、债券、基金、黄金或古董等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市场行情变化而抛售后产生的增值部分,由于这些财产本身仅是个人财产的形态变化,性质上仍为个人所有之财产。因此,抛售后的增值应归原物所有权的个人所有。
以上四方面的收益分割原则的关键在于确认是否是“以个人财产投资”的情况。
在庭审过程中,法官需要判断夫妻双方的感情是否已经破裂,是否符合中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离婚条件。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如果一方要求离婚,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即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应准予离婚。
以下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如果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应准予离婚。
在处理涉外离婚案件时,中国法院也要严格适用上述离婚条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在涉外离婚财产分割案件中,法官常常面临的情况是:一方因为对另一方的外国人身份产生爱慕,为了一些狭隘的私利或荣耀,盲目地进入婚姻。由于婚前对感情本身的重视不够,导致婚后感情淡漠。此外,由于双方具有不同的国籍和生活背景,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婚后生活困难。对于这样的涉外婚姻婚后生活状况,法官在做出判断时应该如何选择呢?是判离婚还是不判离婚呢?如果全部判离婚,那么六成以上的涉外婚姻可能会面临结束的命运,因为他们的问题相差无几。然而,对于感情是否破裂且不可弥补的标准,法官很难做出判断,只有通过个案分析比较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涉外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程序。涉及不动产纠纷的管辖依据《民事诉讼法》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遵循双方协议,若协议无果则由法院依据具体情况判决,但考虑子女和女方权益;不动产分割因各国法律不同存在限制,国外不动产需另行解决;外国离婚判决需
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不在国内居住的人的身份关系诉讼、在国外结婚定居的华侨的离婚案件等。不同情况下,管辖法院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为了确保案件得到公正、高效的处理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离婚判决书的生效日期如何确定的问题,包括通过邮寄或公告方式送达判决书的上诉期间计算方式、双方不同时收到判决书的情况处理、上诉期间为15天的规定以及节假日对上诉期间的影响等。同时,文章还概述了一宗离婚纠纷案件,涉及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原则,包括一般原则和特殊情况。一般原则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由被告住所地或原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特殊情况包括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人提起与身份关系相关的诉讼、华侨定居国外后的离婚案件、中国公民在国外或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