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涉外婚姻 > 涉外婚姻办理 > 涉外婚姻的法律规定

涉外婚姻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3-12-2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0469

涉外婚姻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

涉外婚姻的定义

涉外婚姻是指一国公民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包括涉外结婚和涉外离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涉外婚姻的缔结适用婚姻缔结地的法律,而离婚事务则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所有在我国境内结婚或离婚的涉外婚姻当事人都必须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进行办理。

涉外婚姻中的法律适用

根据最新颁布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针对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进行了新的规定。1. "结婚条件"的法律适用:当事人的共同居住地法律适用于结婚条件的判断;如果没有共同居住地,则适用共同国籍地的法律;如果没有共同国籍,那么适用一方当事人的经常居所地法律或国籍国的法律。2. "结婚手续"的法律适用:符合婚姻缔结地的法律、一方当事人的经常居所地法律或国籍国法律的规定,均为有效。3. "协议离婚"的法律适用: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的经常居所地法律或国籍国的法律。如果当事人没有作出选择,则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如果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则适用共同国籍国的法律;如果没有共同国籍,则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构所在地的法律。4. "诉讼离婚"的法律适用:适用于法院所在地的法律。

涉外婚姻的登记办理

在中国办理涉外婚姻登记时,必须前往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进行申请。准备以下材料:1. 户籍证明;2. 由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法院或工作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出具的证明,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男方还需准备以下材料:1. 护照;2. 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3. 经秘鲁外交部(或外交授权机构)和我国驻秘鲁使、领馆认证的由秘鲁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需要注意的是,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必须在公证之日起两个月内到我国使、领馆认证,认证后的有效期为半年);或秘鲁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此外,还需要携带有效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或护照,以及近期免冠照片三张,并前往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婚前检查医疗单位进行婚前检查。在办理婚姻登记申请时,需要提交相关的婚前检查证明。婚姻登记机关在收到证件、材料和照片后,经过审查和了解,会在一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并发给结婚证。

涉外婚姻的法律保护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的婚姻关系适用缔结地的法律,这意味着你们依据中国法律缔结的婚姻将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在离婚时,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如果你选择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将受到中国法律的适用。如果你选择在秘鲁进行离婚诉讼,那么将适用秘鲁法律。但是,如果中国法院不承认该离婚判决的效力,你仍然可以基于同一事由向中国法院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的登记地点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时的登记地点和相关证件要求。双方需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提供各自的户籍证明、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等文件。同时,特殊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与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 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及相关要求

    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的相关要求和流程。对于境外当事人,需要提供基本情况和主体存在的证明,身份认证需经公证机关证明和驻外使领馆认证。境外法人及其他组织作为原告需提交合法注册登记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律师代理诉讼需委托中国律师。授权委托书需履行公证、认

  • 涉外结婚限制主体有哪些

    涉外结婚的限制主体,包括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及其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等,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法律禁止这些人同外国人结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 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法院的规定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法院规定。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离婚案件,如双方居住在国外、在国外结婚定居等,管辖法院有不同的规定。总体而言,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在离婚诉讼中,被告的住所地或婚姻缔结地法院都有管辖权。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冲突问题。

  • 公约婚姻继承篇十四章婚姻家庭第二节离婚
  • 涉外婚姻补发结婚证需要哪些材料?
  • 骗取的结婚证是否有法律效力,怎么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