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效力 > 重婚 > 重婚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重婚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时间:2024-03-22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0687
重婚,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那么,重婚要负什么法律责任?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对重婚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一起来了解下吧。

重婚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犯有重婚罪的人将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重婚行为严重侵犯了无过错方的人身权利,破坏了婚姻家庭的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许多国家的刑法都将重婚定为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我国《婚姻法》与现行刑法相适应,在第45条中明确规定对重婚的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展开调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民事责任

重婚、变相纳妾以及第三者插足等行为严重违反了夫妻之间的忠实义务,侵犯了无过错方的同居权和贞操保持权等一系列配偶权利。因此,法律不仅应对重婚者予以刑事惩罚,还应要求重婚者对无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

婚姻法律制度应设立对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制度,明确规定因重婚罪造成无过错方损害的,应当获得赔偿。根据《婚姻法》第46条第1项的规定,因重婚或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一制度对无过错方具有补偿性,对重婚者则具有惩罚性。

在离婚诉讼中,如果确实是因重婚导致婚姻破裂而离婚的,重婚者应与相婚者共同承担对无过错方的连带赔偿责任。许多国家的婚姻家庭权益法规定,只要存在重婚、通奸、遗弃等妨碍婚姻存在的离婚法定事由,过错方都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婚姻法》合理借鉴了外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经验,在中国婚姻法律制度中首次设立了损害赔偿制度,标志着中国婚姻家庭领域民事责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重婚与同居的区别

重婚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婚姻关系,即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

构成重婚的要件包括:

  1.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已存在有效的婚姻关系,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除外。
  2. 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包括法律上的登记结婚和事实上的同居生活。

同居不等于重婚。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以非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生活居住,俗称为姘居。

在认定重婚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认定重婚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重婚的区别。重婚是以夫妻关系的名义共同生活,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不是以夫妻名义同居。
  2.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通奸、婚外恋等行为的区别。通奸是指有配偶的男女秘密、自愿发生两性关系的行为,婚外恋则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通奸和婚外恋都属于有悖道德的行为,一般由道德规范调整。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是婚姻法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民事法律后果。婚姻法不仅在总则中明确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还在其他章节的相关条文中规定了这一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婚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重婚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者再次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需满足两个要件:一是存在有效的婚姻关系,二是再次结婚或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根据法律规定,重婚行为是禁止的,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受害者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

  • 重婚罪了怎么判

    重婚罪的判决标准和相关定义。犯重婚罪的人会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其中包括已有婚姻对象之外再度缔结婚姻关系或明知对方已有合法婚姻伴侣仍与其建立婚姻关系的行为。对于存在有效夫妻关系且未经过法律程序解除的夫妻关系,当事人在重婚时将会被视为有配偶之人

  • 婚姻出轨的法律后果及纠纷处理

    婚内出轨肯定违法,该违法行为视其严重程度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一样。对于偶尔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的通奸行为,会遭受到道德谴责;对于长期与婚外异性的同居或重婚行为,可能涉嫌到重婚罪,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因婚姻出轨导致感情完全破裂,在离婚诉讼中,做为无过错

  • 离婚财产共同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

    妻子在婚姻中出轨的法律责任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婚内出轨属于道德问题,不触犯法律。但如果出轨方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则可能构成重婚罪,会面临刑事处罚。若只

  • 婚姻中的配偶出轨行为对离婚时的法律责任
  • 重婚罪有小孩了怎么判抚养费?
  • 如果一方出轨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婚姻效力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