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在众多国家都存在,但在我国尤为严重,具有广泛性、大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近年来,尽管有关主管部门对事实婚姻进行了宣传和管理,但其仍呈现发展趋势。
2002年4月,全国妇联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民众意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已婚但未登记的人占成年人总数的4.2%,占已婚者的4.6%。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例如,有男女双方在一起生活多年,甚至十年,生育子女,却未经登记的所谓“婚姻”。笔者曾见过一个遗产继承纠纷案例:原告李女士与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在外打工。1997年6月,李女士与丧偶的王先生相识,并且带着两个未成年孩子。经过多次交往,两人感情融洽,决定结为夫妻。由于李女士疏忽,户口簿遗失,无法办理结婚登记。然而,两人并未在意,举行了一个小型婚礼,并将李女士小儿子的姓氏改为与王先生相同。从此以后,他们过着相互扶持的生活,成为周围群众眼中的模范夫妻。然而,2006年4月,王先生因车祸去世,李女士在悲痛中得知自己被王先生的亲属及两个成年儿子告知自己是个外人,无权继承遗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并被要求立即离开王家。李女士愤怒万分,带着年幼的儿子向法院提起诉讼。尽管目前法院尚未作出判决,但考虑到我国现行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态度,李女士的处境令人担忧。像李女士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我国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保护非常有限,往往导致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方和孩子受到伤害。因此,我国事实婚姻的现状不容忽视。
事实婚姻在我国并未得到法律的认可,因此被普遍视为违法。然而,事实婚姻通常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违反的是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首先,事实婚姻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不利于国家对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的整体和谐。
其次,事实婚姻对某些弱势群体特别不利,尤其是对婚姻中的女方和孩子。事实婚姻使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丧失了寻求法律救济的机会。
再次,事实婚姻使封建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的恶习再次流行。同时,它为拐卖妇女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进一步推动了这种非法行为。
关于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关系的界定。根据相关规定,双方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前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如符合结婚条件则视为事实婚姻,否则为非法同居。同时,《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男女双方应补办结婚登记,否则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未婚同居生育小孩及财产处理的法律规定。对于未婚同居生育小孩的处理,分为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前后的情况,并涉及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财产处理上,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最新法律规定明确了有配偶者与他
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及解除过程。事实婚姻需满足同居行为始于199月日以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共同居住且具备结婚实质要件。解除事实婚姻需先确定是否构成事实婚姻,然后提起离婚诉讼或解除同居关系。财产分割时,应照顾妇女和儿童利益,考虑实际情况和双方过错程度。
事实婚姻诉讼离婚时是否需要开具婚姻证明的问题。根据《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事实婚姻诉讼离婚不需要开具婚姻证明。对于不同时间段的未办理结婚证的事实婚姻,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双方需到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同居生活证据,以依法确定婚姻关系及财产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