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在未办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被公众普遍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
事实婚姻的存在对我国婚姻质量的提高和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不利,可能给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一旦社会条件成熟,就应在法律上彻底消除事实婚姻。
关于事实婚姻的立法主义可以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不承认主义,即法律不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例如,日本法律规定,未进行婚姻登记的夫妻,夫妻财产契约无法对抗第三人,夫妻间也无财产继承权。
第二种是相对承认主义,即法律为事实婚姻设定某些有效条件,只要符合这些条件,事实婚姻就可以转化为合法婚姻。这些条件可以是补办法定手续、符合法律规定的同居年限或经法院确认的单身与稳定条件。
第三种是承认主义,即法律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承认其效力。一些国家采用这种立法主张。
我国婚姻法没有明文规定事实婚姻的问题,但在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一切事实婚姻都被视为违法婚姻。
第二,不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事实婚姻被视为无效婚姻。
第三,符合结婚条件的事实婚姻只有在补行登记后才能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
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我国法律和政策对事实婚姻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主张。
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婚姻法生效之前,即1981年1月1日之前。在这一时期,只要当事人具备事实婚姻的特征,即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在未经结婚登记的情况下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被公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都被视为事实婚姻,并要求补办登记手续。这一时期可以视为对事实婚姻采取承认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1981年1月1日现行婚姻法生效之后至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在这个阶段,没有配偶的男女在未办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被公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果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只要双方在起诉时都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就可以确认为事实婚姻关系;如果一方或双方在起诉时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这一时期可以视为对事实婚姻采取相对承认主义。
第三个阶段是1983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在这个阶段,没有配偶的男女在未办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被公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果同居时双方都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就可以确认为事实婚姻关系;如果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这一时期仍然对事实婚姻采取相对承认主义,但条件比前一时期限定的更为严格。
第四个阶段是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件》施行之后。在这个阶段,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或者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其婚姻关系被视为无效,不受法律保护。这一时期可以视为对事实婚姻采取不承认主义。
事实婚姻的解除方式及其重要性。事实婚姻需要通过法定方式解除,包括行政手段和诉讼手段。民政部门不受理事实婚姻的协议离婚请求,因此最好通过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的法律效力不同,法律对事实婚姻的保护有限。处理事实婚姻应遵循一定原则,包括确认婚
新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规定和效力。新婚姻法明确了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和条件,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文章指出,尽管事实婚姻未经过法律程序登记,但在法律上仍具有一定的效力,双方享有夫妻间的大部分权利和义务。然而,相较于合法登记的婚姻,
事实婚姻的认定时间问题。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根据司法解释一的规定,在不同时间段内按照不同的方式处理。在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男女应按照事实婚姻处理;而在该条例实施后,应告知当事人补办结婚登记,否则按解除同居关
事实婚姻解除的相关内容。事实婚姻未进行结婚登记,但男女通过同居维系关系。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解除事实婚姻可通过离婚诉讼,涉及财产和孩子抚养权纠纷也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感情破裂可准予离婚,包括重婚、家暴、分居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