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婚姻存续期间是指男女双方从办理婚姻登记开始到离婚为止的时间。而离婚的时间指办理离婚登记取得离婚证,或者经法院判决离婚,判决书生效的时间。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扶养费的权利。扶养的方式包括共同生活扶养和定期支付扶养金或以实物进行扶养。夫妻之间的互相扶养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也就是说,丈夫有扶养妻子的义务,妻子也有扶养丈夫的义务。反过来,夫妻任何一方均有受领对方扶养的权利。根据相关规定,有扶养能力的一方,对于有残疾、患有重病、经济困难的配偶,必须主动承担扶助供养责任。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的归属,如将其中的某项财产或收入确定归一方所有或双方分别所有。但是夫妻互相扶养是法定的义务。
也就是说,无论夫妻就财产问题作出何种约定,都不能免除法定的扶养义务。有些夫妻约定各自的工资或收入归各自所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夫或妻只负担各自的生活费用而不承担扶养对方的义务。若一方患有重病时,另一方仍有义务尽力照顾,并提供有关治疗费用。如果离婚,原夫妻双方就不再负担互相扶养的义务。但是如果一方在离婚后生活困难,另一方可以给予其适当的经济帮助。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夫妻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新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产属于共同所有,但婚前财产、因身体伤害获得的医疗费等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夫妻财产可以通过协议处理,如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情况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为原则进行判决。同时,允
婚前个人财产的范围及相关规定,包括婚前个人财产的定义和范围、《民法典》对此的详细规定以及《民法典》生效前的相关法律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包括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复员军人的相关费用、离婚时的个人物品等。根据《民法典》,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仍属于个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以投资个人财产所获得的收益,如银行存款利息、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等。法律依据为《婚姻法解释(二)》,并举例说明了一方婚前房产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分割。而婚前个人房产则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