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4日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针对婚姻法修改后的一些程序性和审判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出解释。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主要针对彩礼应否返还、夫妻债务处理、住房公积金及知识产权收益等款项的认定、军人的复员费及自主择业费的处理等问题,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
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亲子鉴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亟需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标准。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1月启动了《婚姻法解释(三)》的起草工作。经过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后,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婚姻法解释(三)》,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解释。
《婚姻法解释(三)》共有19个条文,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应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方当事人拒绝鉴定将导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张成立的法律后果。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离婚案件中,婚前一方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
当事人协议离婚未成,则事先达成的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不生效。
除了以上内容,最高人民法院还对夫妻之间赠与房产、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生育权纠纷、夫妻一方擅自出卖共有房屋如何处理、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人等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
《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是人民法院准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将继续关注婚姻家庭纠纷审判工作实践,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为依法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幸福、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抚养权和子女抚养问题的法律条款。根据《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离婚后子女抚养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两周岁以下原则上随母方生活,但特殊情况可随父方生活。抚养费问题需双方协商或由法院判决,若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子女可要求支付抚养费并寻求法律救助
中国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问题。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起家庭暴力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包括暴力行为的主观意识、形式、程度等要素,以及在某些情
关于婚姻法的一些相关问题及其解释。内容包括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情形、确认亲子关系的请求、抚养费的支付请求、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情形、婚后个人财产的归属、赠与房产的处理、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的归属、变更监护关系的要求以及妊娠中止和生育纠纷的处理。
夫妻离婚时礼金的解决方式。根据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应返还彩礼。支付彩礼的一方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如果对方拒绝,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对彩礼持有不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