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解读 > 我国《婚姻法》是如何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

我国《婚姻法》是如何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

时间:2024-04-02 浏览:1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2049
在离婚的时候一些人会向自己的另一半要求损害赔偿,觉得自己在婚姻中受到了伤害对方必须要赔偿自己。其实损害赔偿在离婚的时候是允许给,但是,我国《婚姻法》是如何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婚姻法》中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

一、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中提出

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作为无过错方的原告在提起离婚诉讼的同时,必须明确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如果原告不在诉讼请求中提出此项请求,将被视为对权利的放弃,丧失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即使原告在离婚诉讼中提出了损害赔偿请求,但如果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该请求将失去支持的基础。

二、被告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损害赔偿

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作为无过错方的被告在离婚诉讼中如若同意离婚,可以要求损害赔偿;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但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三、二审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需进行调解

对于作为无过错方的被告在一审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在二审时需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另行起诉。

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和适用程序

责任主体

承担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只能是实施法定不法行为并导致离婚的过错配偶。

适用程序

新《婚姻法》对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没有明文规定。离婚损害赔偿适用于行政登记离婚程序和诉讼离婚程序。在夫妻双方同意行政离婚的情况下,如果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问题达成协议,法律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必进行干预;如果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问题不能达成协议,则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民事责任方式

范围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

民事责任方式

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方式可以采取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两种形式。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由法官酌定。

离婚损害赔偿金的给付方式和制度的完善

给付方式

离婚损害赔偿金的给付方式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损害赔偿金原则上应一次性给付,如果一次性给付确有困难,可以分期给付。如果选择分期给付,权利方可以请求法院责令义务方提供抵押物或签订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以担保给付义务的履行。

制度的完善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离婚救济措施制度,在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对离婚损害赔偿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上对许多相关问题也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因此在立法上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填补精神损害、抚慰受害方、填补财产损失、制裁过错方,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取证途径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等方面。随着司法实践的增加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将会更加完善,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该法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应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的检查,旨在确保结婚和生育的健康。指定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等。对于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精神病,如果一方患有这些疾病且难以治愈,则

  • 夫妻扶养义务的实现方式

    夫妻扶养义务的实现方式、解决途径与刑事责任。当夫妻一方因生活困难等原因需要扶养时,有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发生争议时,可通过人民调解组织或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若一方拒不履行扶养义务,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遗弃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刑事责任不免除其继续承担

  •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因家暴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登记后一年内提出,并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些原则,如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或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 什么是形式婚姻?

    形式婚姻的定义、特点以及法律问题。形式婚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名义上的夫妻身份,缺乏实质内容,常见于达到特定目的后离婚。形式婚姻有多种类型,包括对外隐婚等。只要男女双方合法登记,形式婚姻受法律保护。但如果没有合法登记,即使对外表现为夫妻,也只是非法

  •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保护措施
  • 男女平等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重要性
  • 共同协商原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