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全自愿:男女双方必须自愿达成婚姻关系。
(2)法定婚龄:男方必须达到22周岁,女方必须达到20周岁的法定婚龄。
(3)一夫一妻制: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多夫多妻制。
(4)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之间、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禁止患有不宜结婚的疾病: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
婚姻登记行为是国家对私人关系依法进行适当干预并进行监管的行为。婚姻登记同时又对社会公众起到公示的作用,有利于相对人通过政府部门获知公民的婚姻状况。
一旦通过政府登记的方式而成立,除非缺乏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否则,不能被撤销。法律设定行政程序的基本目的常常是保护行政相对人,且通常将违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定性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构成行政行为无效或者可撤销的事由。
然而,与其他行政行为的程序与效力的关系不同,婚姻登记程序与婚姻登记行为的效力却不能作如此简单的处理。即使婚姻登记行为程序违法或者婚姻登记行为存在瑕疵,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符合结婚或者离婚的实质要件,不应以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婚姻登记行为有瑕疵为由撤销婚姻登记行为。
这是由婚姻关系的身份属性及婚姻登记行为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婚姻登记的目的是创设婚姻关系,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公示行为,通过登记的方式使当事人发生婚姻关系的意愿表示出来,并使其具有足以由外部可以辨认的表征。
婚姻登记程序固然也是为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利益而设定的,但有关法律规定更重视婚姻登记的实质,贯穿婚姻效力制度始终的理念:婚姻意思自由。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基本精神,其在婚姻法中的表现即是婚姻自由。具体内容包括:是否结婚的自由、和谁结婚的自由、是否离婚的自由。
简言之,作为婚姻的当事人,对于婚姻有独立判断、选择、取舍的权利。婚姻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成为婚姻效力的根源。婚姻法中登记制度的基本功能应当是对婚姻的确认和公示,也是对婚姻自由的保护和认可。
婚姻无效的情形。根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且婚后尚未治愈的疾病以及未达到法定婚龄等情况下的婚姻无效。婚姻合法性是基本属性,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具有法律效力。规定无效婚姻是防治违法婚姻的必要
婚姻效力的分类和无效的情形。婚姻效力包括有效、无效和可撤销三种类型,主要关注婚姻关系在法律上的后果。离婚是终止婚姻效力的方式,不应包括在婚姻效力的范畴内。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存在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等情形会导致婚姻无效,这些婚姻从一开始就没有法
中国法院在特定情况下的管辖权规定。对于华侨结婚并定居国外的情况,如定居国法院拒绝受理离婚诉讼,婚姻缔结地法院或一方原住所地法院具有管辖权。对于中国公民在国外未定居的,婚姻缔结地法院具有管辖权。不同情况根据不同规则进行处理。
相处一年后才告知对方自己未离婚的情况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双方若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则构成重婚罪。如何收集重婚罪的证据也是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明察暗访生活场所、与周围人建立良好关系、报警调查以及查询婚姻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