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是可以撤回的,撤回要约不承担责任。然而,如果受要约人已经作出承诺,要约则不能再撤回,撤回要约将构成合同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
第十七条: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八条: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九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要约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两方面的约束力。
要约对要约人具有形式约束力,即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到要约的限制,不得随意撤回、限制、变更或扩张对受要约人的要求。这种约束力对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正常的交易安全至关重要。
要约对受要约人具有实质约束力,也称为承诺适格。这意味着受要约人在要约生效时即取得依其承诺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具体表现在:
承诺撤回的定义、条件、与要约撤销的区别,以及承诺的法律效力和例外情况。根据《合同法》规定,承诺可以撤回但不可撤销。承诺撤回是阻止承诺生效的行为,其通知要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同时到达。但在特定情况下,即使承诺超过期限到达,只要要约人未拒绝,承诺仍
承诺的法律效力。承诺是受到要约人的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承诺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情形包括承诺撤回和承诺逾期等。承诺要产生法律效力需满足多个条件,如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在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内容与要约一致等。承诺可以撤回和变更,受要
承诺的效力判断方法,包括承诺的生效、撤回以及非实质性变更的效力。承诺生效即指对要约人产生法律拘束力,合同成立。承诺可撤回,但撤回通知需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同时到达。非实质变更的承诺在要约人未明确反对或未表明不得变更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要约撤销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不可撤销;二是受要约人认为要约不可撤销且已做履约准备。撤销通知需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