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要约的撤销意味着要约人消灭要约的效力,并产生新的要约。一旦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后,要约对要约人产生拘束力,此时就不再存在撤回的问题,但要约人仍有可能撤销要约。
要约的撤销旨在消灭要约的效力,而要约的撤回旨在阻止要约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
如果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就等于要约人承诺在承诺期限内不撤销。承诺期限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规定了具体日期或时间范围的要约。这种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如果要约中明确表达了要约不可撤销的意思,例如表示要保持要约中列举的条件不变直到受要约人答复为止,或明确称要约为不可撤销的要约,那么要约就被认定为不可撤销的。然而,如果要约仅仅称为“确定的要约”,并不等于要约不可撤销。明示要约不可撤销并不意味着要约永远有效,如果受要约人在合理时间内未作答复,要约将自动失效。
如果要约中要求受要约人以行为作为承诺,并且受要约人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那么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例如,要约中要求款到即发货或要求尽快发货。除了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外,还需要满足受要约人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必要的准备,例如购买原材料或办理借贷以筹备货款等。
承诺撤回的定义、条件、与要约撤销的区别,以及承诺的法律效力和例外情况。根据《合同法》规定,承诺可以撤回但不可撤销。承诺撤回是阻止承诺生效的行为,其通知要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同时到达。但在特定情况下,即使承诺超过期限到达,只要要约人未拒绝,承诺仍
承诺合同的自愿原则及其相关概念。自愿原则是中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合同交易中必须遵守自愿协商的原则。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期限和生效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承诺的撤回、迟延与迟到以及承诺的内容等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要约撤销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不可撤销;二是受要约人认为要约不可撤销且已做履约准备。撤销通知需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
承诺的撤回及其限制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承诺可以被撤回,但必须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时发出撤回通知。承诺只有在生效前才能被撤销,一旦承诺到达要约人,合同成立,不能随意撤销。同时,也探讨了承诺与要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