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一旦合同成立,受要约人就不能撤回承诺。然而,承诺是可以被撤回的,但是撤回承诺的通知必须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其同时到达。撤回承诺是指受要约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由于承诺一经送达要约人即发生法律效力,合同立即成立,因此撤回承诺的通知必须在承诺通知到达之前或与其同时到达要约人。
如果撤回承诺的通知晚于承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则承诺已经生效,合同已经成立,受要约人便不能撤回承诺。
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后,如果通知要约人不同意与之签订合同,则视为拒绝要约。在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然而,有些通知中既没有明确接受要约,也没有明确拒绝要约,也没有明确提出反要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通知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弄清楚受要约人的意思。例如,如果回复中只是询问价格是否能降低或是否能提前交货等,这种答复不足以证明受要约人拒绝了要约。
如果受要约人的回复没有作出承诺,但提出了一些条件,并且要约人在规定期限内仍未作出答复,可以视为拒绝要约。根据商事通则的解释,这被视为"默示拒绝"。商事通则还提供了一个例子来说明默示拒绝的情况:甲收到了乙发出的要约,其中规定该要约在两周内是不可撤销的。甲通过邮件回复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条件,但乙不接受。尽管离期限届满还有几天的时间,但甲可能不再承诺原来的要约,因为通过发出反要约,甲实际上默示地拒绝了原来的要约。
还有一种情况,即受要约人拒绝了要约,但后来又反悔。在这种情况下,受要约人可以撤回拒绝的通知,但撤回拒绝的通知必须像撤回要约一样,在拒绝的通知到达之前或同时到达要约人。
父母参与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如果父母明知提成来自非法集资,则需承担法律责任。非法集资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数额大小,刑期和罚款不同。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等。父母参与非法集资
投资回报预期商品广告的限制。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等承诺,也不能利用学术机构、专业人士等的名义进行推荐证明。同时禁止发布声称替代母乳的婴儿食品广告。申请广告审查需提交内容并接受审核评估,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作案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强制诱骗等手段。为防范非法集资,公众应认清其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要约撤销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不可撤销;二是受要约人认为要约不可撤销且已做履约准备。撤销通知需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