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书是指承诺人完全同意要约人的要约,并以书面形式表示的意思表示。通常情况下,要求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其承诺也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根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二篇第2-201条的规定,超过5000美元的货物买卖合同必须以书面方式订立,否则无法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诉讼中原则上不接受口头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口头承诺是公民、法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所实施的一种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进行。
因此,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从承诺开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生效。承诺人受到承诺的约束,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对方当事人同意,承诺人不能随意变更或解除承诺。
这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精神。法律源自于社会道德,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观念。这也体现了社会道德和法律对于信守承诺的重视。
然而,客观事实和你能够证明的客观事实未必一致!如果接受承诺的一方不能证明口头承诺的客观存在,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维权障碍。
因此,在实践和法律方面,通常建议将相关承诺落实在纸面上,以便有证据可供使用。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口头承诺,在其实施时,只要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使其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的情形,该民事法律行为依法成立,具有法律约束力。
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口头承诺)自成立之日起具有法律约束力。
要约的生效时间以及承诺的生效时间,并详细解释了附加条件的承诺和逾期承诺的效力。文章指出,要约的生效时间根据各国法律有所不同,而承诺的生效时间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存在差异。此外,对于附加条件的承诺,如果条件不改变原要约的实质,仍可视为有效承诺。对于逾期承
法律中承诺合同的效力问题。首先确定了承诺生效的标准,即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并详细解释了承诺生效时间的判断依据。接着阐述了承诺迟延和承诺撤回两种情况,包括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操作要求。承诺的生效时间以到达要约人时为准,承诺撤回必须在承诺生效前进行。整体
迟到的承诺的法律后果,包括其定义、原因、法律规定以及效力和法律适用。受要约人因某种原因在承诺期限内发出的承诺通知迟到,如果要约人未及时发出迟到通知,则该承诺具有效力,合同成立。此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此问题也有相关
承诺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效力问题。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民法典规定了承诺期限内的有效要约及其逾期失效的处理方式。意大利民法典允许迟延承诺的通知效力保留。英美法采用类似原则,但也考虑合理期限和诚实信用原则。大陆法系采取到达主义,而英美法系采取发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