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要约是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二)要约的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要约将失效:
(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1. 所附条件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并且作为合同的一个条款列入合同中。与法定条件不同,所附条件不是由法律规定的,而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的,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所附条件是指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而不是过去、现在或必定发生或不能发生的事实。法律规定的事实也不能作为附条件,例如子女继承父亲遗产要等到父亲去世,这不能作为条件。
3. 所附条件是用来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属意思表示。它与供货条件、付款条件等不同,后者是合同本身内容的一部分,而所附条件只是合同的附属内容。
4. 所附条件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例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约定某人杀死某人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所附条件可以分为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生效条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发生或不发生的条件。在此条件出现之前,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当此条件出现后,即条件成就后,合同生效;当条件没有出现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
1. 要约应由特定的人提出。特定的人是指希望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可以是要约人本人或要约人的代理人。要约人的身份应在要约明示中明确表明,例如商店陈列标价的货物就是一种要约。要约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发出的要约将被视为无效。
2. 要约应由受要约人提出,受要约人是特定的人且具有限制条件。
对于是否应向特定的人提出要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民法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本人的观点,我国合同立法应参考《公约》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非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建议,仅应视为要约邀请,除非提出建议人明确地表示相反的意向。”有些学者认为,受要约人可以是不特定的人,但这增加了要约人受要约拘束的风险。相反地,如果要求要约必须向特定人提出,则限制了要约人选择受要约人的范围。因此,我国合同立法应参考《公约》对受要约人的界定。
3. 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要约是希望订立合同的建议,一旦要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因此,要约必须明确表示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标的物的名称、价格、数量、规格、质量等要素。至于要约内容的明确程度,《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只要要约包括货物的品名、数量和价格三个要素,即可成立要约。
餐饮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及承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承诺单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法从业,建立完善的进货查验制度并保障餐饮服务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同时规范食用油脂和添加剂的管理使用,建立食品安全督查制度并接受监督。承诺单位致力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确
离婚时自愿放弃财产承诺书的具体写法,包括主体信息、放弃的财产范围、特定情形下的放弃说明以及签字和日期等关键内容。同时,文章也讨论了诉讼离婚可以不涉及财产分割的情况以及起诉离婚时转移财产的合法性。摘要指出,离婚时自愿放弃财产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而诉讼离
劳动合同中的“无工伤”承诺条款在实际工伤事故中的法律效力。即使有这样的合同承诺,员工仍然有权依法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和赔偿。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残疾津贴等。处理工伤赔偿需坚持及时、有效和全面的原则,包括工伤诊断、劳动力评估和赔偿请求等步骤。员
商家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指出商家的口头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形成口头合同,双方需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商家禁止自带酒水属于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