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9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且如果这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尽管法律规定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不是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实质要件。
因此,单位口头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成立、生效,应根据劳动者劳动合同被解除的客观事实和法律依据来判断单位是否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将承担不利后果。
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如果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口头解除劳动合同”,则应当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进行举证。如果劳动者能够对用人单位“口头解除”的事实作出合理陈述,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则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成立。然而,如果劳动者无法对用人单位“口头解除”的事实作出合理陈述,也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则应依法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根据劳动争议处理实践,劳动者可能通过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的登记资料、证人证言、工作交接单等方式取得证明用人单位“口头解除”事实的证据。当然,如果劳动者主张“口头解除劳动关系”事实成立,而用人单位主张“口头解除劳动关系”事实未成立,还应对双方提供的相关证据进行质证,并通过审查退工办理、劳动手册归还、工资结算以及工作安排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关于劳动法相关规定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包括拒绝违章指挥、保护生命安全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劳动合同在特定情况下的变更和解除情况,如用人单位名称变更、合并分立等情况下的合同效力问题,以及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条件等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适用范围。虽然口头协议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容易被否认或无法证明其存在。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法律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口头协议适用于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合同的情况,但对于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类型
试用期内口头解雇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雇劳动者需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并需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口头解雇若无相关证明则无效。同时列举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用人单位可根据这些情况解雇劳动
甲方和乙方等联营单位共同出资建立公司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联营宗旨、项目和范围,联营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核算方式,联合出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期限,联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利润分配和风险承担等条款。甲方以厂房等资产作为投资,明确投资金额和折旧率。双方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