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劳动监察大队的协调工作没有取得结果,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于劳动仲裁结论拒不执行的情况,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并要求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此外,劳动者还可以拨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
如果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费,或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也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用人单位应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员工离职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员工在离职时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内则提前三天通知。员工不需要因未签合同而缴纳违约金,但如果违反服务期或竞业限制的约定,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同时,单位应结清工资,如拖欠工资,员工可维权。
公司解散时未签合同员工的赔偿权利,包括社保补缴、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等问题。同时,文章还解释了经济补偿与经济赔偿的区别,以及关于提前通知与工资支付的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解散通知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
我国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能否主张支付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劳动者可以主张支付双倍工资,但时效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不同地区对于双倍工资主张的时效认定存在差异。
自动离职未签合同情况下劳动纠纷的调解方法。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劳动关系证据十分关键,包括工作证、工资记录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未签合同自行离职需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应收集证据,通过合理方式解决纠纷,如主张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