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后有什么效力
时间:2023-10-19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生产经营、经济交往等过程中,往往要签订合同,保护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那么合同成立后有什么效力,关于合同成立后效力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合同成立后效力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合同建立的条件
1. 订约主体的存在
合同的订约主体是指实际缔结合同的人,他们可以是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联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有合同权力并承担合同责任的人。
2. 依法进行的缔结合同
合同的缔结必须是“依法”进行的,即缔结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因为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而权力和责任是根据法律规定享有和承担的,所以缔结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当事人缔结的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将不予承认和保护,这样当事人达到协议的意图就无法实现,合同也失去了效力。
3. 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
合同必须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协商一致而成立的。所谓协商一致,是指通过商洽、讨价还价达成的相同且没有争议的意见。
4. 合同的建立要经过要约和许诺阶段
要约和许诺是合同建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必须经历的两个阶段。如果合同只停留在要约阶段,而没有经过许诺阶段,合同就没有建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通过合同要约和对此的许诺达成共识而建立。
合同建立后的法律效力
根据合同法的自由原则,是否缔结合同、与谁订合同、合同的内容如何,都由当事人自愿约定。然而,合同依法建立后,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所谓法律约束力,是指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责任,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得到对方同意,否则不得擅自改变或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责任或履行的责任与约定不符,就要承担违约责任。依法建立的合同受到法律保护。所谓法律保护,是指如果一方当事人擅自改变或解除合同,不履行合同责任或履行的责任与约定不符,从而损害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受损害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时,法院将依法保护,并强制擅自改变或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责任并承担违约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出口合同签字的注意事项
出口合同签字时的注意事项。首先,合同条款需体现我国对外政策,包括贯彻对外政策、注意装运口岸的写法、明确投保规定等。其次,合同条款内容需一致,包括成交条件与保险条款、交货港口等的一致性。此外,条款内容要明确,如明确交货目的港、合同交货期、包装条件等。同
-
合同公章和法人章的重叠问题
合同公章和法人章的重叠问题,涉及合同生效条件和当事人的行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在依法成立时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效力附条件。当事人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合同效力,需遵守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
合同未到生效日期可不可以反悔
合同未到生效日期是否可以反悔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签订合同后反悔属于违约,违约方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一旦成立,当事人应当按约定履行,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即使合同未正式签字或盖章,只要对方接受金钱,合同即刻成立。因此,
-
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应还是法律效力
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而非当然发生法律效应的问题。合同是当事人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的行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文章还介绍了协议与合同的区别,并指出合同或协议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公证来强化其效力。
-
民法典中施工没有合同如何处理
-
房地产抵押未登记抵押合同是不是有效?
-
婚内财产一方自愿放弃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