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是免责条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合理性因素之所在。司法实践中,免责条款通常在既有的价格、保险等机制的背景下合理分配风险,维护企业的合理化经营、平衡条款使用人、相对人乃至第三人之间利益关系。免责条款并非对国家强制性的否定,也不是对法律的谴责和否定违约以及侵权态度的藐视。
在购销合同中,免责条款常常起着分配风险的作用,并决定着合同标的价格。只要这类免责条款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均应属于有效。然而,如果免责条款限制或剥夺另一方当事人的权益,或者故意加大另一方当事人的风险,这样的免责条款将被认定为无效。
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尽说明义务。格式合同与其他合同不同,它是由提供合同的一方事先拟定好相应的免责条款,且拟定合同条款的一方一般属于垄断行业。这些提供方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事先拟定好条款,包括免责条款。而对于另一方当事人来说,由于对格式条款的内容事先不知,一旦想订合同才接触相关条款,而这些免责条款往往表述得似是而非,非专业人员很难一下子看清其中的奥妙。
为此,合同法规定要求提供格式合同者在订立合同时,必须以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当事人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对这些条款予以说明。如果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在订立合同时,未尽提请对方注意和说明的义务,属于强迫对方当事人接受不公平条款,则该免责条款无效。
对于免责条款的效力,法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是被法律禁止的。这样的禁止不仅可以防止免责条款的滥用,还可以保护一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正常的合同交易。
根据《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以下免责条款无效: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二是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这两种免责条款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还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坚决禁止。
以下条件之一满足的免责条款无效: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甲、乙双方关于出口代理的协议书。甲方同意乙方以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活动,签订外贸和购销合同,提供谈判场所、通讯便利、出口业务咨询等。乙方需遵守法律和政策,承担自身业务费用,并保障提供的出货资料真实有效。双方需严格执行协议,因外商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时甲方
药品缺陷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药品缺陷包括研究缺陷、生产缺陷、警示缺陷和经营使用缺陷等。一起缺陷药品致人损害的案件分析显示,在司法实务中,药品缺陷致害案件处理通常适用公平原则,使当事人分摊损失。生产者若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免责条款可不承担责任,
甲乙双方就培训合作达成的一致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时间、费用、付款方式、责任与义务等。乙方自愿参加甲方举办的培训课程,并同意遵守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双方对合作方式、权益份额、学员纪律、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约定。此外,还规定了补充协议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