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2021-12-29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021-12-29
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2021-12-28
对于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案件而言,死者尸体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对那些因不明的案件,应尽量动员患者家属及时进行尸检,以查清医方对患者的死亡是否负有责任。
2021-12-28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2021-12-28
由此可知,如果是医疗机构的过错导致误诊,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因误诊而用药错误产生的后果也应有医疗机构承担。如果是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的话,当事人还需要先判断是否为医疗方的过错责任,导致误诊的客观上非医方过失因素包括:
2021-12-27
协商不成的,会建议则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根据鉴定结论和有关法规及制度作出相应处理。
2021-12-2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
2021-12-27
医疗事故赔偿项目依据造成的伤害而定,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等。然后,双方根据医疗鉴定的结果来协商赔偿的数额。
2021-10-22
打针后造成患者死亡的,如果是属于药品质量问题或者医生用药错误造成的,无论过多长时间死亡,都属于医疗事故。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
2021-10-22
医疗过错鉴定属于司法鉴定的一种,由当事人申请进行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首先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21-10-22
医疗纠纷致使手臂没了的赔偿方式及金额首先由当事人进行协商,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进行诉讼解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
2021-10-21
医疗事故赔偿不属于收入,也不属于财产转移所得,而是属于伤害性赔偿,所以不需要缴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2021-10-21
过失造成医疗事故,处理医疗纠纷的原则是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2021-10-21
非因公医疗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以及另行安排的工作时,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非因公负伤的医疗期根据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来定,期限为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
2021-10-20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关于医疗费用的强制支付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抢救治疗时,当事人应预付医疗费用,公安机关也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工伤事故中,职工需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费用符合相关标准才能获得赔偿。赔偿金额计算公式包括诊疗、药品和住院服务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项目计算方法。具体涵盖了从医疗费用到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各项赔偿标准。对于残疾生活补助费用,赔偿年限受患者年龄影响,60岁以上患者赔偿年限有限制。其他赔偿项目也各自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
工伤保险中的报销比例,包括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以及大病保险的待遇。详细阐述了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的缴费档次对应的报销比例,同时说明了工伤职工在受到事故伤害后的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