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待约定的事由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劳动合同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后,享有解除权一方的劳动者可以根据约定解除合同,无需获得用人单位的同意。
劳动者行使约定解除权时应当注意:必须事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并且只有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以后,劳动者才能依照约定解除。
不当得利是指一方在没有法律上的根据的情况下取得了财产利益,而另一方受到了损失。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包括四个方面: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的取得利益所造成的。不当得利的成立还要求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即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
合同约定解除和不当得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合同约定解除和不当得利在成立要件、行使权利方式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合同法》第93条第2款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某种情况时,一方或双方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与之相对,协议解除是当事人双方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达成解除原合同的协议。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约定解除和任意解除在合同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解除的条件上。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了解除的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出现后,才可以解除合同。而任意解除则不需要等待约定的条件出现,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