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提存必须有合法的原因。以下是可以进行提存的几种情况:
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债之标的,指的是债权人应当接受债务人的付款,或者有条件接受债务人提供的标的物,但债权人拒绝接受付款或标的物。或者虽然债权人构成了违约,但债务人如果不将合同标的物交付给债权人,债务人无法解脱合同义务。
当合同明确约定了履行地,债权人却无法到达履行地受领债务,这将导致债务人履行困难或增加经济负担时,债务人可以依法将履行标的物进行提存,以消除债务。提存并不是对债权人过错的惩罚,而是通过提存的方式终止合同关系,以保护债务人摆脱无法履行债务的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不知道向何地、何人履行债务,因此可以进行提存。如果债权人下落不明,但已指定了代理人,或根据《民法通则》已被宣告为失踪人并由法院指定了财产管理人,则不能构成提存的原因。
如果合同双方已经约定债务人可以通过提存方式履行债务,只要该约定未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德,就应按照提存的方式履行债务。
提存机关的确定问题。国外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或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等。在中国,有人认为公证机关可以处理提存事务,但也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提存机关,因为提存涉及法律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能力更强
合同终止的多种条件,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提存标的物等情形。同时,文章还涉及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遵循的义务,如通知、协助和保密等。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算条款的效力,这些条款在合同终止后仍然有效。
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但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权利义务在多种情形下终止的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完毕、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等。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遵守诚信原则,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等义务,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