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提存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提存人、提存机关和提存受领人。提存人必须是债务人或其代理人、使用人,并且必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提存机关主要是指公证机关,还包括公安机关、法院、银行等。提存受领人可以是债权人或者能够进行受领的第三人。
无效债权不能履行,因此也不能提存。即使合同债务有效,但如果未到履行期,债务人也不能提存,因为这将属于提前履行,构成违约。
提存的目的是消灭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即通过向提存机关交付标的物来代替向债权人履行。因此,只有存在合法原因才能进行提存,债务人不能任意提存。根据《合同法》第101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可以依法办理提存:
(1) 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在债务人履行不适当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务人就不能提存。
(2) 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的地址不清或不详,债务人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知债权人的情况,从而无法向债权人履行。如果债务人仍然可以向债权人的代理人或第三人履行债务,即使债权人下落不明,债务人也不能提存。
(3) 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除以上原因外,凡法律规定其他可以提存的情形,当事人可以进行提存。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以提存方式给付的,债务人也可以提存。
提存客体即提存标的物,是提存人交付给提存机关保管的物品。提存物应原则上是债务人应给付的物品,并且应适于提存。根据《合同法》第101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债务人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并将所得的价款进行提存。
提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首先,提存人需要提出提存申请,提存机关在收到申请后,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审查是否受理提存。如果经审查认为符合提存条件,提存机关将作出予以提存的决定,验收提存物并进行登记存档,然后指定提存人将提存物交给相关的保管人进行保管,制作提存证书并交给提存人。
提存机关的确定问题。国外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或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等。在中国,有人认为公证机关可以处理提存事务,但也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提存机关,因为提存涉及法律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能力更强
合同终止的多种条件,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提存标的物等情形。同时,文章还涉及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遵循的义务,如通知、协助和保密等。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算条款的效力,这些条款在合同终止后仍然有效。
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但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权利义务在多种情形下终止的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完毕、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等。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遵守诚信原则,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等义务,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