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合同义务是指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产生的一种法律义务。在合同订立前,当事人承担的是先合同义务;而在合同的权利义务未终止时,当事人履行的是合同义务。
后合同义务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一种义务。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履行某项义务时,该义务即成为合同义务。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该义务,则需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与合同义务不同,后合同义务属于法定义务,当事人违反后合同义务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后合同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派生义务。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具备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况,不损人利己,不规避法律,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履行的义务都可以视为后合同义务。
后合同义务的内容是根据交易习惯确定的。由于合同的内容各不相同,后合同义务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法律无法针对个案确定后合同义务的具体内容,但根据交易习惯,某类合同终止后,当事人通常会遵循的行为准则可以作为后合同义务的内容。交易习惯一方面指的是一般的民商事活动应遵循的习惯,另一方面指的是当事人双方长期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习惯。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合同终止后的义务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一方当事人应当将有关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情况通知另一方当事人。例如,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债务后,应当通知债权人债务履行的情况;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时,应当通知债权人标的物的提存地点和领取方式。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的善后事务。例如,合同解除后需要恢复原状的,对于恢复原状给予必要的协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对于需要保管的标的物,应当协助保管。
保密义务包括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合同约定不得泄露的事项。国家秘密指的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根据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合法接触、掌握、使用国家秘密的合同当事人对于保密期内的国家秘密无权向第三者泄露。泄露国家秘密将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商业秘密指的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将失去商业价值,损害合同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因此,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泄露商业秘密将承担民事责任。除了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保密的特定事项,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也不得泄露。例如,承揽合同的定作人要求承揽人对承揽的家庭装修情况予以保密,合同终止后,承揽人不得将装修情况告知他人,泄露秘密造成定作人损失的,承揽人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中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附随义务。这些义务是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当履行的。未履行这些义务将违反法律原则,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我国《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这是劳动领域中订立保密协议的法律依据。当事人是否要承担保密义务。约定脱密期的适用对象一般只限于掌握企业重要商业秘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在时间问题上,应当参
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而后合同义务是合同给付义务履行完毕后对缔约人所负有的义务,所以它不依附给付义务而存在。后合同义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