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2025-09-06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文章详细阐述了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等。同时,也介绍了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义务,如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等。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形。
2025-07-28
债权债务未结清情况下合同解除与转让的相关问题。在债权债务未结清时,合同不能解除,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权利义务终止,已履行的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补救并赔偿。债权的转让需遵守法律规定,通知债务人才有效;债务的转让需经债权人同意。
2025-07-16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各种条件,包括债务已经履行、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等。此外,还涉及委托合同的终止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终止情形。
2025-06-30
提前终止权是否构成不安抗辩权的问题。在双务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履行能力严重恶化时,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可以中止履行,这构成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如合同双方存在债务关系、对方出现履行能力恶化等。同时,《民法典》对
2025-06-16
融资租赁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相关内容。融资租赁合同解除条件比一般合同更为严格,通常包含中途禁止解约条款,但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仍可以行使解约权。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全面履行义务,合同终止,租赁物的归属可通过约定确定,常见的做法包括退租、续
2025-06-15
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法规定。当两者不一致时,劳动合同履行地成为优先选择。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合同是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工资标准等事项按合同履行地规定执行,劳动仲裁申请地点
2025-06-14
贸易合同中终止条款的多种情形。包括自然终止、显失公平、欺诈行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自然人死亡、不可抗因素等导致的合同终止。此外,根据《民法典》和《合同法》的规定,债务履行、债务抵销、标的物提存等情况也可导致债权债务终止。合同解除后,当事人需遵循诚实信
2025-06-13
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的后合同义务,包括告知或通知义务、保密义务、协作或协助义务以及保护、注意义务。这些义务都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而设立。例如,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告知对方有关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保守对方的秘密,并
2025-06-11
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但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2025-06-02
合同终止后的效力体现,包括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消灭、合同附随义务的发生和履行、遵循诚实作用原则、特定权利和条款仍然有效,以及合同失去法律上的效力等。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进行手续清理,包括返还和注销负债字据等。同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
2025-05-20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标的物提存等情况。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通知、协助等义务。当遇到不可抗力等情况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对解除后的后续处理作出规定。此外,还讨论了债务抵销和标的物提存的相关法律
2025-05-17
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先合同义务是在合同订立之前,双方应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承担的法律义务,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和诈欺禁止等内容。后合同义务则是合同关系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履行的义务,旨在维护合同效果或协助处理合同终了的事
2025-05-14
《民法典》生效及《合同法》终止背景下,合同签署的形式和有效性问题。合同签署形式采用合同书,需要双方签字或盖章,不同类型合同盖章要求不同。合同有效性方面,如果一方履行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接受,合同即可成立。同时,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损害公共利益等,而
2025-05-08
加盟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已履行、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等情形,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在以上情形下,加盟合同的权利义务可以终止。
2025-05-04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