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诈骗案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侵犯他人财产权,扰乱市场秩序,而且与经济纠纷难以区分与识别,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可处单处罚金。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可处拘役刑。数额达到1万元的,可处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3万元,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处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若具有两个以上情形,可酌情增加刑期: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惯犯或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无法返还的;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数额达到4万元的,可处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处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一个情形,刑期增加六个月。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20万元的,可处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2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虚假债权转让若构成合同诈骗罪则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另外,公司债权转让个人需要满足有效存在的债权、双方的合意、债权可让与性和转让通知等
昌邑法院审结的一起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被告人李某、王某、魏某因合谋伪造证据骗取村委赔偿款,被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此案经过一审和二审,最终裁定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