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在许多方面相似:第一,两者都发生在民事交往过程中,并且以合同形式存在;第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都涉及到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第三,合同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或隐瞒事实,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第四,两者都涉及非法占有特定财物。尽管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在许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本质区别。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区分两者的关键。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不能仅仅根据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来区分诈骗与合同纠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是否有骗取财物的目的与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例如,某人在没有货源的情况下为了营利与他人签订了供货合同。在收到预付款后,多方查找货源仍未成功,但表示愿意偿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在不具备履行合同条件的情况下与他人签订了供货合同,但从他的整个行为来看,主观上并没有诈骗的目的,因此不能认定为诈骗,而应当作为合同纠纷处理。相反地,有些人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也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与他人签订合同。一旦收到货款,便大肆挥霍或逃之夭夭。这些人签订合同是虚假的,骗取财物是真实的,因此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从司法实践来看,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欺骗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也只能作为合同纠纷处理,不能构成诈骗罪。然而,即使有欺骗行为也不一定构成诈骗罪。为了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需要具体分析欺骗行为。一般来说,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了某些虚假成分,但并未掩盖其根本无法履行合同的事实,并且实际上也未影响合同的履行。或者虽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行为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这表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不能以诈骗罪处理。然而,对于那些伪造证件、使用假证件、编造谎言、骗取信任、掩盖其根本无力履行合同真相并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司法实践表明,如果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签订合同后,必然会设法创造条件使合同得以履行。即使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也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损失。这明显属于合同纠纷。然而,有些人在合同签订后根本不履行合同,一旦收到货款就大肆挥霍,导致无力偿还。这种行为足以证明他们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完全是出于骗取财物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司法实践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若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发现自己违约或对方提出违约时,尽管可能提出各种辩解以减轻责任,但一般会采取事实认定的态度,承担违约责任。然而,有些人明知自己违约且无法履行合同,往往采取潜逃等方式逃避,使对方无法追回经济损失。这表明他们主观上有骗取财物的故意,一般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然而,对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在双方谈判中百般辩解、否认违约的情况,一般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应当作为合同纠纷处理。
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情况。查明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对于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合同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一旦取得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享受了权利却不愿意或不主动承担义务,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然而,如果合同当事人在享受权利后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但由于发生了行为人无法预料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应当作为合同纠纷处理,不能定为合同诈骗罪,因为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骗取财物的目的。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犯罪的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如果是,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不是,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具体类型。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文章详细列举了五种合同诈骗的具体类型,包括利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以及重操旧业者多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