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 > 哪些是合同的诈骗类型

哪些是合同的诈骗类型

时间:2023-09-19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713
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合同欺诈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合同履约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70%下降到50%,在没有履行的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且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合同诈骗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此类案件增多,导致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污染了社会风气。合同诈骗有以下表现形式。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大家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诈骗的类型

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实施诈骗目的,采取伪造或盗用他人身份证件的手段,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和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活动。在整个诈骗过程中,真正的策划者始终不露面。因此,在合同诈骗案件中,通常只有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而策划者则因为很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而逃避法律制裁。通过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行骗者可以减少风险并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有些行骗者甚至骗取自己招聘的员工,其情节十分恶劣。

二、重操旧业者多次行骗

行骗者往往是有多次行骗记录的老手。一旦他们的罪行被识破,就会立即逃离现场。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时,就会再次行骗。由于他们对行骗手段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诈骗组织并实施行骗活动。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在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执法部门带来困难。

三、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合同诈骗常采用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这是一种流行的法律见证方式。行骗者利用这两种形式的社会效果好、为公众所熟知的特点,容易获得受害者的信任,从而使合作项目和合同显得真实可信。受骗者通常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都受法律保护,若对方违约,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权益。这种心理使得受骗者完全相信行骗者,从而多次被骗走财物,有时甚至毫无察觉。值得注意的是,行骗者通常在受骗者犹豫不决时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受骗者往往会相信并最终上当受骗。

四、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行骗者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并善于伪装自己。他们虚张声势,甚至借用他人资产显示自己的实力,还可能对受害单位的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获得信任。

五、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行骗者利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来实施合同诈骗。他们可能使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类票据,使其看起来非常真实,或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这些票据,以避免被察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协商管辖的限制

    协商管辖的限制,包括适用案件类型、适用审级、表现形式和法院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协商管辖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合同纠纷,并且必须以书面协议的方式进行。同时,协商管辖必须符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选择的法院必须在特定范围内。此外,还介绍了协商管辖的概念及相

  • 房屋租赁合同的管辖法院确定方法

    房屋租赁合同的管辖法院确定方法,包括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定管辖和协议管辖。同时介绍了房屋租赁纠纷的类型,如租金支付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随着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工作,规范市场行为,并鼓励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 工程纠纷审理期限及相关规定

    工程纠纷的审理期限和相关规定。包括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期限,如民事案件、上诉案件等。同时也阐述了违章建筑的工程劳务纠纷的管辖地,包括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以及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规定。

  •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 商法与公司法、合同法的关系
  • 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合同争议
  • 违约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