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过程中都必须以诚实信用的态度相互协作,善意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以规避法律或合同义务。
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和合同法的调整范围,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然而,如果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行为人将不仅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合同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合同中的民事欺诈是指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并造成财产损失的行为。
虽然合同犯罪和合同民事欺诈在一些方面具有共性,比如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欺骗行为的客观存在、受害方的经济损失等,但只要我们把握住行为人合同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就会发现二者具有质的区别。
合同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财物所有人的财产权益,还严重侵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只是使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出现不对等情况,侵害了合同活动的正常秩序。
合同犯罪是实施欺诈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而合同民事欺诈在签订合同时虽然有夸大其词的做法,但一般总是以一定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此外,合同犯罪的行为人可以分为预备、中止、未遂和既遂四种状态,而合同民事欺诈只存在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
合同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合同民事欺诈的行为人可能是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但其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通过签订合同来获取经济利益。
在区分合同诈骗罪与非罪时,还需要注意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行为人是否具有缔约能力、履行合同的行为和诚意、以及非法处分占有物的行为等因素。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在订立合同前,应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息和资信状况,对代理人签订合同进行了解,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并参照合同范本订立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防范恶意履行,检查支票支付程序以避免欺诈。同时,要注意买卖合同的漏洞及欺诈行为主体,如代理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原告魏某购买被告魏某的古画,但未签书面合同。后原告妻子持画要求退画返钱未果并诉诸法院主张被告欺诈。法院认为原告未能证明被告承诺并保证古画为真迹,因此驳回其诉讼请求。文章还分析了古画行业的交易习惯和留置行为在合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在签约前,卖方应了解对方相关信息和资信状况,并确认代理人的代理权。提高业务员素质,采用书面形式和参照标准合同范本可防止欺诈。同时,采用款到交货或到出票人银行持票入账来防范虚开支票的欺诈行为。对方若迟延付款,可采取措施如通
钟某和田某之间的商品房转让纠纷。钟某认为田某在房屋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返还多收的房屋转让款。对此存在三种分歧意见。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田某应该返还多收的4000元,但不应当双倍返还。田某故意多报购买价格属于提供虚假情况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