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 > 某手工作坊合同欺诈案

某手工作坊合同欺诈案

时间:2024-11-21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817

案情介绍

当事人

本案中的当事人是武汉市桥口区某手工作坊,属于个体经营性质。

合同签订与违约

当事人于2006年11月开始与他人签订委托加工十字绣、智力花环、鞋垫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委托方提供加工技术,承揽方交付押金360元,并按照委托方的生产计划完成加工后交付成品。截至2007年6月,当事人已与80人签订了上述加工合同,共收取押金28800元。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故意设定承揽方无法达到产品产量的要求,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这样的行为使得承揽方违约,并骗取了押金。当事人也承认存在主观故意的欺诈行为。

调查结果与法律认定

2007年6月,桥口区工商分局对该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查明了上述事实。根据《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该行为构成利用合同进行欺诈活动。

依据《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一款和《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桥口分局作出以下处罚决定:

1. 责令当事人退还所骗取的财物。

2. 对当事人处以罚款20000元,并上缴国库。

案例评析

欺诈行为特征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活动的违法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 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这种违法行为需要一定的智能性,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故意设定承揽方无法达到的产品产量,以达到骗取押金的目的。这表明当事人具有一定的知识,并希望通过让对方当事人认为是其违约而交付押金的方式来获得非法利益。

2. 存在欺诈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告知对方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在本案中,当事人故意设定无法达到的产品产量,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并以此骗取押金,构成了实际上的欺诈行为。

3. 合同履行结果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对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和影响。在本案中,承揽方按约定履行合同,交付了押金并投入了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加工,而当事人却没有履约诚意和能力。由于与当事人签订合同的大部分是缺乏法律知识的外地人、农村人和没有工作的人,他们容易被当事人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自愿"与当事人签订和履行合同,从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综上所述,桥口分局对事实的认定是准确的,当事人的欺诈行为符合上述特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逐年增加,虚假广告欺诈买受人问题突出。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一般视为要约邀请,但如果其中关于开发规划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

  • 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的认定

    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的认定。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股东应注意遵守公司法规定,股权转让涉及阴阳合同可能导致法律纠纷。阴阳合同旨在逃避税务,法院会根据双方行为、证据和真实意图认定。若存在阴阳合同,阳合同无效,以阴合同为准,签订阴阳合同可能构成合同欺诈并承担

  • 霸王条款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霸王条款与合同欺诈的区别。霸王条款是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不平等格式合同等,用以逃避法定义务和减免自身责任,但并不属于合同欺诈。合同欺诈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因此,虽然霸王条款存在不公平性,但它并不构成合同欺诈。

  • 如何证明私自修改合同

    合同私自修改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特别是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同时,当事人需注意撤销权的消灭情形,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应采用书面合同而未采用有什么法律后果
  • 中介公司欺诈手段及对策
  • 昌邑法院审结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