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即使双方都未履行合同,该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除该合同。
合同的生效时间取决于具体合同条款。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生效时间,则一般从签订之日起生效。如果合同中一方有先履行的义务,而后履行的一方具有先履行抗辩权,那么如果先履行的一方无法证明其不履行有免责事由,将构成违约。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合同的终止时间,一旦合同到达终止时间,合同将自然终止,但这通常不会影响对违约责任的追究。如果双方同时履行合同,但都未履行,可能导致双方违约,根据违约条款确定各自的违约责任(违约条款可能不对等,且违约计算标准可能不相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除特殊种类合同外,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因此,合同已经生效,但未履行合同应当追究违约责任,而不是谈约过失责任。根据《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三) 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此外,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如果合同生效后,对方未实际履行合同义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应对:
1. 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对方履行合同内容。
2. 如果不希望与对方继续合作,可以发出解除合同通知。
3. 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4. 如果希望对方履行合同,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发律师函等方式进行。
不同合同类型的生效时间判断方法,包括依法成立的合同、需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合同以及附有条件或期限的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的一般规定以及合同书形式、确认书形式、实际成立的情况。
网上贷款未到账时合同是否生效的问题。在网络借贷中,如果贷款未能成功发放到借款人账户,则该贷款合同视为无效。依照合同措辞及相关法律规定,贷款只有在实际放款后才能正式生效。若贷款机构未执行放款操作,构成单方面违约,合同无法产生效力。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借款
三方合同的生效期问题。三方合同从签订时起即开始生效,只要采取书面形式签订并每个人签字、盖上公章或摁下手印,协议就算正式成立。合同成立后即可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此外,文章还涉及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合法性和银行工作中签订三方合同的合法
借款未成功冻结时合同的效力问题。当借款合同无效时,保证合同也可能无效,除非另有约定。对于借款不还的情况,可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查询借款人名下财产可通过查阅财务报告、借助媒体和政府部门力量、与债务人内部员工交流以及与债务人客户获取信息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