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完成了要约和承诺的过程。要判断合同是否成立,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
1. 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当事人就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即对合同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
2. 要约承诺过程完成:当事人完成了要约承诺过程,即要约方提出要约,承诺方表示接受要约。
合同的生效是指在已经达成合意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对当事人的合意进行评价。如果当事人的合意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那么合同是合法的,具有拘束力,即生效。如果当事人的合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那么合同可能是无效的或可撤销的。
合同的不成立是指未完成要约承诺过程,也未就主要条款达成合意的合同。例如,当收货方拒绝接受货物时,合同就不成立。在合同未成立的情况下,无需对其进行生效评价,因为评价需要在合意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不成立是指合同未经过第一个阶段的问题。
合同的无效是指当事人的合意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合同明显违反法律规定时,即使当事人事后实际履行了合同,也不能使合同有效。无效合同可能导致当事人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区分无效和不成立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对于不成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事后的实际履行行为促使合同成立,而无效合同则不能通过实际履行行为使其有效。
2. 对于合同漏洞的填补,不成立的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而无效合同则需要修正违法的内容。
3. 对于成立与不成立的问题,如果当事人事后愿意接受合同,法院通常不会进行干预,而对于无效合同,法院会依职权进行审查,发现无效因素并宣告合同无效。
在不成立的情况下,如果有责任存在,主要是缔约过失责任,不涉及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责任。而在无效的情况下,宣告无效后需要恢复原状,当事人需要返还财产,并可能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指出应根据情况按照阳合同或阴合同履行。同时明确了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房产中介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先履行抗辩权的本质,即作为对先期违约的抗辩。先履行抗辩权有助于区分双方违约和一方违约的情况,反映了合同义务之间的联系。此外,先履行抗辩权还体现了后履行义务人的后履行利益,包括期限利益和履行合同条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抗力等因素可能导致合同部分或全
保险纠纷案件中保险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分,以及保险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判断标准。保险责任指保险合同载明的危险发生造成损失时保险人的赔偿责任,违约责任的判断与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有关。在案件审理中,需确认保险责任是否成立,根据合同约定及事故近因原则进行判断。近因
单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债务人能否主张的问题。案件中,李某借款后部分归还,尚欠科技公司23万元,李某以不安抗辩权为由拒绝还款。但法院认为李某不符合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不支持其主张。文章区分了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意义,指出单务合同不适用合同履行抗辩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