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完成了要约和承诺的过程。要判断合同是否成立,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
1. 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当事人就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即对合同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
2. 要约承诺过程完成:当事人完成了要约承诺过程,即要约方提出要约,承诺方表示接受要约。
合同的生效是指在已经达成合意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对当事人的合意进行评价。如果当事人的合意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那么合同是合法的,具有拘束力,即生效。如果当事人的合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那么合同可能是无效的或可撤销的。
合同的不成立是指未完成要约承诺过程,也未就主要条款达成合意的合同。例如,当收货方拒绝接受货物时,合同就不成立。在合同未成立的情况下,无需对其进行生效评价,因为评价需要在合意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不成立是指合同未经过第一个阶段的问题。
合同的无效是指当事人的合意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合同明显违反法律规定时,即使当事人事后实际履行了合同,也不能使合同有效。无效合同可能导致当事人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区分无效和不成立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对于不成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事后的实际履行行为促使合同成立,而无效合同则不能通过实际履行行为使其有效。
2. 对于合同漏洞的填补,不成立的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而无效合同则需要修正违法的内容。
3. 对于成立与不成立的问题,如果当事人事后愿意接受合同,法院通常不会进行干预,而对于无效合同,法院会依职权进行审查,发现无效因素并宣告合同无效。
在不成立的情况下,如果有责任存在,主要是缔约过失责任,不涉及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责任。而在无效的情况下,宣告无效后需要恢复原状,当事人需要返还财产,并可能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
合伙人在不同国家所面临的责任范围和限制问题。美国的合伙人在合同债务方面责任扩大,而英国和我国的合伙人责任范围涵盖了合同和侵权债务,但未对合同债务与侵权债务进行严格区分。合伙人个人责任范围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有所不同,美国纽约州和英国的合伙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