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的补正是指当事人签订的合同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导致合同不能满足有效条件,当事人可以通过事后补正或实际履行来使合同满足有效的条件,促使合同有效。
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与无效合同的补正是不同的。无效合同的补正是当事人对于无效合同进行修正,消除其违法内容,从而使合同变为有效合同。而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是通过有权人进行追认的方式进行的,其内容一般并不涉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损害公共利益的问题。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其效力是否发生尚未确定,而有待其他行为使之确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取决于第三人的行为,该第三人称为追认权人。如果有追认权人的追认该合同,合同即为有效,而若拒绝追认,合同则归于无效。
按照全部还是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分为全部无效合同和部分无效合同。
全部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全部内容自始不产生法律约束力。
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的情况下,该合同无效。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情况下,该合同无效。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情况下,该合同无效。
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的情况下,该合同无效。例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也属于全部无效合同,即意思表示有瑕疵。例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该合同无效。
部分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部分内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其余部分内容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当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若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若双方都有过错,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
关于讼争土地转让行为无效及其相关损失的案件。资产公司将划拨土地未经政府批准进行拍卖,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导致转让行为无效。对于由此产生的损失,由于土地增值难以预料,双方均无法预见损失。同时,资产公司并非故意阻碍合同生效,因此不支持对资产公司的土地增